本书介绍了数字化测图的基本原理、地形图数据采集技术、数字化地形图成图和应用方法,内容包括:绪论、控制测量、数字化图的测绘、地形图数字化、数字化成图软件的使用方法、数字地形图的应用。
全书以地形曲面的数字特征为中心,阐述数字地形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在数字高程模型上各种地形参数与地形特征的计算和实现原理,剖析数字地形分析方法对地学分析的影响,以求比较全面地建立数字地形分析的基本理论体系框架。全书由相互衔接的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点讨论数字地形分析的基本概念、地形的数字特征以及地形的数学建模。
地名工作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推行并逐步实现地名标准化,以充分发挥地名的各项功能,为经济社会运行、国内外交往和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捷的服务。而地名管理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根本途径,可见,地名管理是地名工作的中心任务。
本书是理论地图学的基础论著。1~7章为上篇,主要介绍地图学的技术方法及相关知识,分别论述地图概论、地球椭球与地物的空间定位、地图投影、地图色彩、地图符号、地图表示、数字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系统。8~12章为下篇,主要探讨地图学的数学原理与数学表述。包括地物的时空特性及数学表达、地图符号及视觉变量等概念的数字定义、构建地图
CH/T1015—2007《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1:100001:50000生产技术规程》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数字线划图(DLG);——第2部分:数字高程模型(DEM);——第3部分: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第4部分:数字栅格地图(DRG)。本部分为CH/T1015—2007的第3部分。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电子地图学》系统地阐述了电子地图学的相关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应用。《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电子地图学》共11章,其中前6章主要阐述电子地图的概念、原理、技术与方法,分别为:绪论、电子地图的数据模型与数据建库、电子地图集的数据结构与数据组织、电子地图的可视化表达、电子地图的空间分析和电子地图的软件
《高等学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材:地图数据处理模型的原理与方法》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综合,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可视化等地图数据处理模型的原理和方法。针对地图数据处理的需要,以数学模型的设计、建立、地图制图数据处理、地图制图模型的设计和建立为主线,综合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领域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详细地介绍了
《专题地图编制》的主要特点是: 一、通过作者多年来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对生产实践的总结,对原书中专题的制图进行了较多文字的修改和补充,删除了一些叙述不够明确的地方。 二、按照计算机制图对信息、数据的要求,从结构以上对全书和有关章节的内容、分类、排序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第三章和第四章。 三、重新编写了原书中有关遥制图和计
本书是根据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大纲编写的,全书共计9章,从GIS与地图学的关系入手,主要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的数学基础、地理数据的表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特点及其表示方法、数字地图制图、遥感制图等内容。教材注重原理的讲述,而将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技能性知识,安排在与本书配套的实习教材中。 本书可作为
《遥感专题分析与地学图谱》是在遥感信息科学的基础上,运用地学多元综合分析原理方法,结合作者长期在该领域的工作实践撰写而成的,是一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论述遥感专题制图的专著。全书共十二章,内容可归纳为三部分:一是论述空间遥感信息机理与专题制图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一章至第五章);二是阐述遥感图像地学多元分析、专题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