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将防震减灾科普精准落实位,把科普从公共场所推进到学校,再由学生带到家庭。我国位于地震多发区,是地震多发国家。防震减灾工作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各种灾害发生时防震减灾基础设施不完善,大众获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途径及不及时,第一时间“第一响应者”的行为正确还是错误,往往决定了灾害损
本书背景知识广博,从地球物理基础知识开始,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与图片,为小读者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地震预报的原理,还明确阐述了防震避震的要点,介绍了操作性极强的避震方法,为广大小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老师,提供了实用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地震基础知识。
《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地震断层破裂带调查与研究》在对海原大地震形变带进行详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地震动力学的角度对海原地震断层破裂带进行了分段,讨论了地震断层破裂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位移形变分布特征、力学机制和地震活动的发展演化过程等;从地球动力学角度讨论了海原大地震发生的大地构造和地震构造环境、构造应力场与形变
本书是对20多年来北京市地裂缝调查、监测、研究、防控及其与工程结合应用的系统分析总结,涵盖了北京市地裂缝形成的地质背景、发育历史与现状;北京市地裂缝勘查和监测方法的原理;北京市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及发育规律;北京市地裂缝研究工作与工程相结合的应用案例。
本书主要包括近断层地震动特征及产生原因、震源参数对方向性效应的影响、破裂速度和方式对方向性效应的影响、超剪切破裂及其对方向性效应的影响、近断层地震动对建筑工程结构影响等内容。
本书以作者及相关学者近年来在微震监测理论技术等方面所做工作为基础,系统总结了为提升金属矿为代表的硬岩矿山微震震源定位精度而提出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包括矿山工程灾害及微震监测技术、矿山微震定位原理、微震到时差拾取方法、微震传感器布置的优化设计、复杂介质中的微震定位方法、矿山岩体灾害微震监测系统和矿山微震监测实例。可
《华清宫·温泉志》是第一部全面论述华清宫温泉历史和文化的著作,资料丰富,论述平实。梳理了前人研究成果,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各个章节都是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符合学术规范,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全书共七章、二十三节,在对华清宫温泉进行宏观审视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华清宫温泉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综合
本书回顾了中国地热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百年历史和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分布特征、资源潜力,以及丰富多彩的地热景观;汇编了中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产业类型、主要成就和标志性工程案例,并简要梳理了中国地热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进展。
这是地球系列中的一本。地球系列带领读者探寻自然的奥秘,揭开自然的神秘面纱,帮助读者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发生的来龙去脉。尽管现在科学进步了,拥有了很好的地震救援设备和机制,但地震依然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因此,了解地震,熟悉地震前的征兆,掌握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本书描述了世界各地发生的大地震及其
本书中包含了大量作者亲手所绘的版画图,作者试图用轻松愉快的方式带领读者“聆听地球的故事”。这本书的目的不仅仅是告诉读者火山和地震的危险,它更主要的是向读者传达关于应对自然灾害的信息,让青少年读者在认识地球的基础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