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清华终身校长”梅贻琦关于“德智体美群”五育及大学教育的文章汇集,同时精选了梅贻琦先生所涉教育理念的日记数十篇。梅贻琦先生以其儒雅的文风、简洁的语言阐发了他的教育理念和人生见解。
在世界各国的国际化大都市,人口迁徙令新移民教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亟需关注的问题,解决这一群体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直接催生了国际学校成为教育全球化舞台的主角。本书对二战后有关国际学校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整体的研究,并且对于国际学校内部各要素中发展较为活跃的、呈现鲜明特征的元素进行全面的梳理与概括。针对这一历
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关系和状态。本书首先系统论述了人格、权利平等和能力、投入、效率平等这两种平等相互促进、并行发展的关系和状态的教育公平本质理论;然后系统分析了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率的具体内容,以数据假设方式,从不同层次和角度论述了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的教育公平的测评理论,并结合教育实际进行了不同程
陈麦克先生是华尔街知名的教育投资家,一直活跃在中美投资界和教育界,对中美两国的教育现状深入了解。本书汇集了他多年来写下的百余篇教育观察随笔,在本书中,他以一个金融投资家、教育专家的独特视角,对中美两国教育进行了深入比较和剖析。本书主要涵盖以下内容:一是,较全面地介绍了美国教育,从教育体制到办校机制、从教育理念到教育管理
本书重点关注了农村留守儿童、农村义务教育薄改计划、新生代乡村教师工作、“国培计划”改革等,并在实例中观察区域内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对互联网教育、民间教育创新、构建以儿童为本的传统文化教育、中美日韩高中生价值观比较、小留学生海外生存状况、我国校园欺凌现象等备受关注话题进行了分析研究;针对中国教育现状
《1940年代的澳门教育》是整理澳门教育史料的部分成果。全书共分七章,除绪论和结语外,另选录重要资料作附录。首章概述1940年代澳门中小学校的情况,第二章是广州沦陷前后内地学校迁往澳门的情形和这些学校的发展,第三章是义学和失学儿童的教养,第四章是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管理,第五章是抗战时期教师与学生的救济,第六章是中华教育会
《辽宁教育国际化发展思路与政策创新研究》首先从教育国际化的相关背景和概念入手,论述了推进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同时对教育国际化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以统揽全局;二是通过调研和分析,理清区域教育国际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剖析问题和原因;三是对金砖四国和日、韩、新国家教育及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教育国际化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江苏海门市新教育实验的各项成果,就新教育实验学校的价值文化、课程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班级文化、校园文化、制度文化等作深度的研究。本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从一系列的做法和经验的要素中提炼展示了新教育实验的思想和精神特质。
《历代官学传承/中华复兴之光伟大科教成就》内容唯美展现,美不胜收,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具有很强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感受到美丽中国丰富内涵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建设美丽
《完备教育体系/中华复兴之光伟大科教成就》介绍了元代创建的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元代北京中央官学的就学、明代北京国子监及其管理、清代北京国子监及其管理、清代北京国子监附属学校、清代王懿荣三任国子祭酒、北京新式官学京师大学堂、南京夫子庙的创建与发展、明代南京国子监与地方官学、南京江南贡院的创建与发展、明清时期江南贡院的科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