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信息论的发展过程、经典理论、一些新进展,比较全面。全书共分八章,内容依次为随机变量的信息度量、随机过程的信息度量和渐近等分性、数据压缩和无失真信源编码、数据可靠传输和信道编码、限失真信源编码和率失真函数、连续信源和信道编码理论、网络信息理论、信息论和**资产组合理论。每章后面新加了“注记及延伸阅读”。本
本书以社交媒体时代口语传播的交互性为基本问题,采用网络民族志和文本分析的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对社交媒体环境中的口语传播实践形态进行梳理,图文并茂,论述深入,对提升社交媒体用户的沟通能力、建构社交媒体用户的多维社会身份、建立社会公共空间新型连接方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社会化媒体不实信息的群体干预模式研究》针对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社会化媒体信息量大、对应急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通过引入众包理念,将激励、竞争和协作因素融人群体的质疑辨伪,使社会化媒体用户利用群体智慧在应对不实信息传播方面得到更好的应用,理念上有一定的创新;提出的群体干预模式整合了前人在应对不实信息传播研究领域中提出的公众参
张骞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古丝绸之路上文明交往的伟大历史进程。“一带一路”创新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包容精神,是中华文明在21世纪交给世界人民的一个共荣共发展的合作倡议。“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年多来,在国内外究竟呈现出什么样的舆论景观,国内外人民群众对此究竟持什么样的认知和态度,这个问题事关“五通三同”的实现乃至未来的战
通过媒体网络接触到大量新闻和信息,但没有时间全部读完,不知哪条重要或可信;不知该和初次见面的客户说什么,从哪里说起;容易被他人的观点带偏,缺乏自我判断的能力……其实,这些常见苦恼的产生,大多是因为没有正确地处理信息。所谓工作,可以说就是处理信息、判断信息。身处信息爆炸时代,要想在工作中独立做出精准判断,确保信息多而不乱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本书将世博会视为西方工业文明扩张背景下产生的文化“舶来品”,重在分析近代国人借助报刊为主的印刷媒介对其长达百年的认知、理解与接受过程,实质上是纵向地考察世博会在近代中国的文化传播史。研究样本是我国近代报刊上与世博会相关的各类新闻报道。本书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报道量变化、媒体
《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第3版)》密切结合我国信息产业、信息企业、信息系统及信息人才的特点,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的内涵、特点、方法、原理与技术。全书分为9章。其中,第1章介绍了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组织、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概念;第2章介绍了信息的分类与编码;第3章介绍了信息资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讨论各民族的交往心理时,曾多次谈到“情感”因素,认为其在传受双方的互动中会起到调节、甚至决定性作用。《传播机制中的情感因素研究/人民日报学术文库》将这一中介作为研究对象,是在传播学尚未出现相关系统理论研究,而在实践中已涌现大量理论需求的背景下进行的,颇具创新意义。《传播机制中的情感因素研究/人民日报学术
《产业技术进步驱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机制研究》是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过程再现与成果总结,旨在为全国高职院校提供一个科学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开发范例,提供一种课程开发方法。同时,《产业技术进步驱动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机制研究》为全国其他兄弟院校共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的课
本书是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在十多年信息安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需求,以信息安全保障为核心,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工作,划分并构建了信息安全保障、网络安全监管、信息安全管理、信息安全评估、安全工程与运营、业务连续性、信息安全支撑技术、物理与网络通信安全、计算环境安全、软件安全开发十大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