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文波<预测论基础>研究与实践》是一部比较系统、全面解读、研究和实践翁文波院士《预测论基础》的专著。全书以科学方法论为引导,概述了传统预测理论、系统辨识与信息预测理论的关系与区别,论述了《预测论基础》的理论内涵,提出了《预测论基础》的方法论是功能模拟。同时以油田系统的预测实践以及汶川地震预报为例,阐述了信息预测理论、
本书所作的工作,主要是对中国近代科学主义的历史起源及其多重要论向度作一粗线条的梳理,尽管力图由此揭示其中的内在脉络,有一种回归道德形上学的意向,所提出的问题值得中国学术界反思。
本书作者从策略、论文叙述、语言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英语论文的写作技巧,包括科技论文的结构、审稿人评判标准、论文各部分写作技巧、如何回复编辑与审稿人等,内容详细、实用。本书针对的主要读者群是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科技工作者,对于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896-1919)》寻绎了19世纪末来自日本的汉语借词“科学”由外而内地生成中国“科学”概念的全过程,揭示一路走来,“科学”泛化为信仰的缘由;探求近代中国的学术转型与社会变革之间发生的复杂深刻的纠葛。研究表明,自然科学与分科治学是“科学”概念的基本含义,自然科学提供了一整套西方价值
书稿的研究主题是法国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研究。在法国学者中,从事这一方向的学科出身繁杂,这一研究领域的学者既有纯粹的科学家(彭加勒、迪昂等)、科学史家(坦纳里、柯瓦雷、梅茨格等),也有宽泛意义上的哲学家(巴什拉、康吉莱姆、福柯、塞尔、拉图尔、巴迪欧等),本书研究人物选取的标准相对宽泛,但他们都在这一法国认识论领域划出了浓重
本书力求深入剖析现行R&D统计和分析制度弊端,以确保实现千亿研发投入为目标导向。针对“重庆市R&D投入考核机制”等重点瓶颈问题,在充分掌握研发资金的投入、利用及效果情况的基础上,建成全市统一的R&D活动分类统计体系,形成研发投入绩效的测度指标,提出千亿研发投入的操作路径和时间表;明确企业投入、财政投入、高等学校投入、科
2018年,适逢上海社会科学院建院60周年。 60年,一个甲子的峥嵘岁月,上海社会科学院始终立足使命,屹立在时代前沿,理论探索,孜孜以求,实践真知,不曾停歇。 作为成立*早、规模*的地方社科院,作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无论是在基础学科领域,还是在应用研究领域,上海社会科学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书把上海社会科学院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的指导下,4名特级教师,汇集树人少科院9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实践性探索成果以及多年来主持的**、省、市级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围绕中学生参加综合实践课程与各级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设计并撰写了本套科技创新人才成长与竞赛指导丛书,其中的案例基本上都来自于树人学子的发明
本书系统总结了智能家居的发展历程和内容结构,并依托于现有的产品和专利信息等资料,分析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现状、智能家居单品的创新功能、智能家居平台的战术战略和未来的发展预期,以便让读者对智能家居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从中获取所需信息。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国际竞争日益延伸为国家间基础研究的竞争。《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18》构建了更为全面的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论文、发明专利三大类指标,不仅揭示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指标的基础研究人力资源与科技资源投入呵题,也反映了以SCI论文、发明专利为指标的基础研究学术产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