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基层气象台站简史》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建国60年来四川省气象事业的发展变化,真实记录四川气象事业的发展进程、机构历史沿革、气象业务发展、职工队伍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台站基本建设等情况。
《江苏省基层气象台站简史》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江苏省气象事业的发展变化,真实记录了全省各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气象事业的发展进程、机构历史沿革、气象业务发展、职工队伍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台站基本建设等情况,是一部具有留存价值的台站史料,同时也是一本进行台站史教育的教科书。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由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12个部委组成的编写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共有16个部门的158位专家参与了评估报告的编写。这是中国第二次组织编制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内容包括中国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全球气候
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之后,2010年底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达成《坎昆协议》,取得了更多具有实质意义的进展。由于《坎昆协议》在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轨道上尚有许多未尽事宜,国际社会对下一步真正达成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气候协议充满困惑、争议与期待
《气象计量测试指南》介绍了:地面气象观测仪器计量测试所需的基本业务知识。以检定/校准为主线,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地面气象仪器(包括自动气象站传感器)的原理、组成及技术指标,结合计量检定的业务技术和管理要求,重点描述温度、湿度、气压、风、雨量和太阳辐射仪器的计量测试方法,为计量检定人员提供业务指南。本书还重点介绍了用于省级气
全球变暖否定者(国际环境译丛·第三辑)
《利益集团的气候“圣战”》一书,深入地解析了某些大企业如何为了商业利益而制造不实信息,进而操纵媒体影响民意,将全球变暖这一单纯的科学事实引导成一个争议性的政治议题。书中指出,在当前多如牛毛的气候研究中,读者必须要谨慎地辨别信息的可信度,必须警惕并揭露那些把个人或团体利益建筑在高碳排放之上的盘根错节的政商利益集团。作为当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级重点教材。《现代天气学原理》以国内外现代天气学发展趋势为思路,结合经典的天气学理论与80年代以来天气学研究新成果,阐述现代天气学的基本原理。《现代天气学原理》主要内容:天气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大气环流;中纬度天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是影响我国灾害性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由李跃清等编著的《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08)》根据对 2008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系统分析,得出该年高原低涡、切变线的编号,名称,日期对照表,概况,影响简表,影响地区分布表,中心位置资料表及活动路径图,高原低涡、切变线移出高原的影响系统;计算得出该年高
《大气动力学(第2版)(套装上下册)》包含大气动力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结晶。全书共分十三章,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前七章,后六章为下册。第一章到第五章主要介绍大气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第六章应用摄动法建立了描写大气尺度运动的准地转运动方程组;第七章和第八章较全面地介绍大气波动及其传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