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污染逐渐显现,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环境保护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环保是发展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已成为人民群众享受社会发展和环境民生的基本要求。由于公
《菲律宾发展报告(2017-2018)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与菲律宾的关系(2018版)/菲律宾蓝皮书》主要总结并分析了菲律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特别是中国与菲律宾的交流与合作发展。全书分为五个部分。□□部分是主题报告,在宏观层面总结了2017~2018年菲律宾与中国在政治、经贸与人文领域的关系发展动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舆论、舆情信息与舆情信息工作的内涵、自媒体时代舆情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分析、舆情信息工作的流程、舆情信息工作的理论基础、乐亭县舆情信息工作的新变化、乐亭县舆情信息工作的基本格局、乐亭县舆情信息工作的发展态势等。
《认知传播学论丛》是对认知传播这一当下新兴传播研究领域进行系统探索的学术论文集,不仅对认知传播的研究起点、对象、依据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宏观性的学理建构,也对认知传播的现实实践进行了微观性的案例透析,多维度展示认知传播这一研究领域的*进展。
《媒介批评》是对各类大众媒介进行研究和批评的学术性出版物,意在从媒介学的角度对当前的大众文化和时尚进行批评、读解,考察媒介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提供媒介批评的方法。《媒介批评》已出版七辑,其为高等学校师生、科研单位研究人员、大众媒体(报刊、电视、网络等)从业者提供针对当代媒介的评论性言论和交流zui新学术资讯平台的办刊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原名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重组于2000年2月,同年12月,经过严格评审,获批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作为全国的传播学研究基地,本中心按照教育部关于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要求,在学校的指导下,不断开拓进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在领中国传播学科的建设、提升中国传播研究的整
本书为第五届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传播学会新媒体国际论坛的优秀论文选第三辑。从工业3.0时代的自动化、大规模定制到工业4.0时代的全新智能化和个性化,智能传播在克服时空距离后进一步拉近文化距离,以创意生产、信息传播和内容服务为核心功能的传播在智能时代能够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本辑将结合产业实际,在全球范围内探讨智能时代新的技术
《融媒体与频道节目运营》是对融媒体行业的形态、内容、管理、运行等产业链全流程的系统梳理和总结,同时,也对融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所谓传统广播电视行业的内容生产,管理和运营进行了阐述,尤其是对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制造环节与融媒体流通环节的紧密结合进行了深入的阐释。
《传媒与艺术研究(2018年第3辑)》主要内容包括新闻与传播,影视文化,美术与设计,文学与传播,高教园地,科研论苑,文化论坛,学人新作。
本书对媒体深度融合实务进行全面分析和阐述。共分为五编:概述、问题编、案例编、策略编和报告编。①“概述”从业界角度梳理当下媒体推进深度融合的十个理论和现实问题,并从学界的角度概括出三个关键问题。②“问题编”主要是梳理了作为媒体的主要单位也就是报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和转型策略,并详细阐述了中国报业全媒体转型的三大路径。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