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珞珈智库文化丛书文化发展研究论丛中之一辑,从宏观的角度论述了国家文化作为一种结构化表达,其本土文化和文化心理的基本特征所确定的本土文化心理与行为特质。本书从作为文化共同体的国家构造、国家文化的基本构造及国民文化的基本构造三个维度出发,探讨其发挥作用的机理,同时选取代表性国家的国家文化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主要内容包括机构和人员,艺术创作演出,公共服务,市场管理和发展,资源开发和利用,产业与科技,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资金投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研究》是新时代境遇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本书遵循从理论到实践、从目标到过程的研究思路,以新时代为时空境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对象,探讨它的理论基础,研究它的现实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有效推进进行系统化的设计,
本书分为五部分,其中,行业篇对演艺、广播影视、电影、图书版权、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创意设计等9个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深入分析;专题篇对中国演艺产业国际化、中国功夫海外传播和中国电影走出去在2020年呈现的新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贸易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比较与借鉴篇分析了巴西文化贸易与投资概况
文化产业不仅可以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还可以通过其自身巨大的增长潜力,渗透到其他产业当中,融合并催生许多新的产业,间接创造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既会对我国经济安全产生影响,也会影响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本研究构建了维护我国文化产业安全的宏观机制、产业机制和微观机制,并基于产业竞争力理论构建了文化产业
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与基础,对文化资源的价值挖掘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运行机制可以表述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就是以文化资源开发为基础,以现代科技创新为手段,以文化创意为灵魂,以文化保护为核心,以文化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文化品牌塑造为模式选择,以
这是我国文化和旅游领域关于志愿服务实务性的著作,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的概念、意义、功能与基本原则,总结和梳理了我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发展历史、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介绍了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建设和管理方法,以及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策划实施、品牌建设的方法路径,并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和旅游志愿服
在群众文化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并不断呈现出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背景之下,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而且可以改进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本书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什么,具有什么特征和功能,现阶段有哪些普遍性的做法和典型案例,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为线索谋篇布
本书围绕文化资源及其开发应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证和阐述。具体内容包括:一、文化资源开发导论;二、文化资源概述;三、文化资源开发战略与原则;四、文化资源开发价值评估;五、文化资源开发产业形态;六、文化资源开发符号化模式;七、文化资源数字化及应用;八、文化资源资本化运作;九、文化资源品牌化及运营;十、文化资源开发地方
《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21)》以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发展为主题,通过若干城市创意产业的发展反映全国总体情况和趋势,组织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哈尔滨、常州、扬州、宁波、南昌、抚州、青岛、郑州、武汉、重庆、贵阳、西安、西宁、澳门17座城市的专家学者参与撰稿。关注各城市如何在城市更新中激发创意产业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