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校教职工积极向校外申报各类科研课题,取得了一些成果。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实践,不能为研究而研究,任何一个课题,即使结项时有好的评价,但如果长期“养在闺中人未识”,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特别一些针对性强又尚未发表的课题成果,不能长期束之高阁,应该尽可能地公布于众,让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并尽可能发挥应有的效益。有鉴于
自大学诞生以来,教学自由就是保障学术创新成为可能的中心价值和条件。从观念到制度,教学自由已被确立为大学的基本价值观。民国时期是我国真正接受和践行西方教学自由权观念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涌现出了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郭秉文、陈垣等大教育家和王国维、陈寅恪、胡适、梁漱溟等教学大师,培育出了杨振宁、李政道、华罗庚、钱学森、
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在于农村教育,农村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特岗计划”是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创新之举。高闰青编著的这本《教育公平视阈下特岗计划实施成效研究--以河南省为例》以河南省为例,在充分调研、认真梳理“
《打开教育国际化视野:首届广东培正学院国际教育论坛优秀论文集》是广东培正学院今年3月30日举办的“首届教育国际化论坛”论文集,分为国际化办学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教学探讨三个板块,包括中外教育专家从不同层面上对教育国际化的理论、政策与实践问题的解读,如“机遇与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与发展”“Percepti
《西方教育文化史(精)/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一书是R·弗里曼·伯茨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从事教育历史和教育社会哲学教学长达20多年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写就的。从其书名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从教育与文化互动的角度来阐述西方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着力强调文化运动和教育发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文化问题极为复杂广博,试图从
威廉·哈里森·伍德沃德编著的《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研究(精)/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选取了20世纪西方著名教育史学者撰著的研究教育史的著作,这些流传广泛的名著对西方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丛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经典性。入选书目是在西方教育界流传广和影响大的著作。二是独特性。入选书目是能体现西
《我的教育视界》是魅力校长窦桂梅几年来游学多国的见闻和思考,既有对国外教育的展示,也有中外教育的对比,还有参观访问中灵活、柔软的美文。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英国、美国、乌克兰、韩国、日本五国的教育细节和教育故事,为读者展现了另一番教育图景,值得投身教育的每一位读者细细咂磨和品位
政策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是20世纪人类知识体系演进的重要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运筹学和系统科学发展与应用的基础上,政策科学渐渐从政治学中分化出来。在经历了“政策科学运动”与“政策分析运动”两个阶段的发展以后,逐步形成了自身特定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为实现公共政策活动的科学化、民主化、系统化,为提高经济与社会管理水平作
加布里埃尔·孔佩雷编著的《教育学史(精)》除“英文本译者序”和“前言”外,共22章,其主要特点:第一,资料丰富且文献详实。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其中包括教育家的著作、教育法令、教育历史事例、教育实践情况等。第二,论述简明扼要且分析精辟中矢。作者结合丰富的史料进行了精当的分析,有时还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每一章最后面的“分析性
写教育的历史不容易,要写好、写清和写明白近现代教育的史和事,确实是件难事。这是因为近现代教育的社会背景的变化太多、太快,情况太复杂、外部环境纷纭变化、内部条件先天不足……种种困难都在考验作者的耐心。但从向群送来的书稿看,他尽力做到了聚拢四散的素材,梳理零散的史料,提出明确的思路,阐发独到的见解。厦门教育的发展之路绝非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