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根据用户不同的信息需求水平,结合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信息采纳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性格特质模型,研究信息需求调节下社会化媒体用户学术信息搜寻行为规律,并从个体差异视角出发,探究不同用户群体对学术信息搜寻行为及其影响的感知差异性规律。本书是“新媒体与数字出版研究丛书”,湖北省学术出版资助项目。本书根据用户不同的信息
《2019年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作为国内研发的第一份外文学术图书引证报告,展示了近三年被大量引用的近千种外文学术图书,以及上百家重要学术出版社。报告完全基于真实透明的论文引用数据,应用文献计量法,客观反映学术专著价值,弥补了学术图书定量评价的空缺,能够衡量在一定时间跨度内学术图书及其出版社的影响力,为业内学者或机构提
天地有情 万物吾与
目录是连接文献与学术的重要桥梁,不仅可以反映历代文献之繁衍、学术之兴替,还可以指导治学门径,启迪治学思路。作为古典,目录学的重要分支——中医古典目录学,在中医文献数千年传承中担纲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在多年从事古籍研究和目录实践的经验启示下,作者对于中医古典目录学的理论储备和方法凝练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力求突破长期以来中医
本书分为服务研究、工作探索、理论探讨、他山之石、各抒己见五大板块,共50多篇论文,其内容涵盖广泛,包括图书馆服务人群、互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管内环境氛围、数字化图书馆的建立等,每一篇论文都蕴含着作者对当今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探索和总结、思考和前瞻,真正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内涵发展。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数字信息资源概述;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及安全管理研究;图书馆数字资源保护;图书馆数字资源维护平台;图书馆数字资源维护的安全保障;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等。
本书分别从近代日本在中国广设图书馆强行输入日本文化、对中国图书馆进行大规模损毁掠夺两个方面,全面梳理了日本对中国施行文化侵略的过程与状况,仔细探究了其对中华文化的破坏程度与后果,深刻剖析了其以文化侵略佐佑军事战争的动机以及思想根源,为民国图书馆史的再书写提供一些理论价值的依据。
《图书馆老照片》收录民国时期与图书馆有关的照片1000多幅,分建筑篇、人物篇、阅览篇和其他四部分,不仅包括图书馆的建筑与内景照片,还包括图书馆人、读者、图书馆设备等方面的照片。其中重要的有丁丙、冯平山、韦棣华、戴志骞、洪有丰、袁同礼、杜定友、刘国钧等390余人的个人照片,各图书馆及图书馆学会合影146幅,如梁思庄等国立
本书主要围绕图书馆全民阅读的推广和读者服务模式的创新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该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理论与实践;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推广等。
《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通过介绍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以及我国在文献研究与信息处理技术水平上有所成就的6个少数民族(包括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朝鲜族、彝族)的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现状,分别讨论了在智库服务模式、大数据时代背景、社会化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模式等4个特殊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特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