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历来是收集保存各类文献资源与提供借阅服务的场所。图书馆与信息技术的关系源远流长,文献的搜集、保存、使用、传播无不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含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光盘技术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现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许多新名词、新概念,它们具有信息资源数字化、
读者工作/中小学图书馆员基本素养和基本技能系列丛书
本书分析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主要从系统架构、数据挖掘、系统查询语言、系统共享机制、系统可视化分析实践几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并提供了QQL语法表、QQL可视化查询系统,最后,基于现代的各项技术对下一代图书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
本研究以用户满意体验为导向进行数字资源的质量建模,通过数据分析与模型研究以期得出优化用户满意体验的数字资源质量控制方案。首先,分析出数字资源质量对用户满意体验的产生正向影响,用户满意体验对数字资源质量控制有反馈促进。其次,从维度层面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析数字资源质量对用户满意体验的影响效果。再者,从要素层面运用定量化
本书首先进行了现代图书馆概述,阐明了现代图书馆的基本系统构成,特征功能、现代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和图书馆现代技术。其次研究了图书馆的建设体系,包括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原则、基本程序、支持体系和保障体系;阐明了现代图书馆文化传播的内容、功能、条件和管理策略。再次探讨了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和具体建设。最后探究
本书的编写以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为目的,遵循"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教学模式思路,以信息检索技术和信息检索能力的训练为主线,学生通过实训项目上网开展学习活动,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检索技能。全书紧扣网络信息资源的实用性,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实用的核心资源为检索案例,重点难点内容扫码即学。编写内容涉及
本书收录作者工作十多年来陆续发表的古籍影印相关文章30余篇,集中反映了我国1949年以来古籍影印出版领域的状况、问题以及思考。文章分为三组:一蠡探编,主要是对我国古籍影印丛书出版史和出版理论的探索;二履冰编,是编辑古籍图书时撰写的出版说明、编辑手记等具体感悟;三研酌编,是作者在编辑工作中对所见具体古籍对象的研究和部分书
为全面回顾110年来国家图书馆发展历程,充分展现中国图书馆事业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进一步推动国内外图书馆界交流与合作,深入探讨新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前景,国家图书馆于2019年9月9日-10日举办“图书馆·与时代同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新时代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用户服务、技术创新、交流合作、全民阅读等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作专
本书是关于目录、版本、校勘等中国传统学问的论文集。所编选的文章多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据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考订史实,证明新见。编者力图通过此书继承、恢复我国传统版本目录之学。
《增订建阳刻书史》作为系统阐述、研究建阳地区古代刻书情况的专著,不是单纯的刻书记录单,而是将建阳刻书回溯到具体时代,结合彼时的政治、经济、学术、地理等背景,通过悉心爬梳、科学的考证分析,理清建阳刻书业发生、发展、繁荣、衰落的脉络,归纳出各时期建阳刻书业的特点,再现了建阳刻书业中编辑、刻工和其所编刻书籍的状况,是研究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