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卿同志是我非常熟悉的一位研究人员。他自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即被分配到地质力学研究所工作。从60年代前期,他就开始了地质力学的学习和研究,很用功,也很钻研,积极实践,长期坚持野外地质调查,积累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富于独立思考。尤其让我感动的是,在他退休之后,在身体健康欠佳、又无经费支持的情况下,他仍坚持其研究总结工
本书基于我国在1999~2015年期间开展南海及邻域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获取的表层沉积物和代表性柱状样实测资料以及第四系底界面地震资料编写。表层沉积物调查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与粒度分布特征、碎屑矿物与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元素特征、主要微体古生物门类分布特征,以及南海沉积物的源区与汇区分布特
本书以南海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所获取的海量实测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完善的地貌分类体系和编制了南海及邻域地形地貌系列图,对南海及邻域地形地貌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凝练。本书资料翔实,内容丰富、科学性强,突出地形地貌的理论性、专业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本书的出版期望可供同行研究提供新的资料和新的研究视角,为我国南海及
本图集包括与地质灾害有关的自然地理、孕灾条件、发育规律、承灾体、风险评估等5个部分,共38张图件,可为天水市及所辖区县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基础资料;图集编制建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时空概率预测和灾害体致灾范围模拟技术方法体系,可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体系提供支撑,为地质灾害风险定量评估和区划提供科学基础;图集中多
在双碳背景下,利用CO2开采地质能源逐渐成为目前能源企业通过CO2地质捕集、埋存与利用(CCUS)的重要手段。本书以CO2为中心,介绍了其物理与化学性能以及其在地质能源工程领域的应用,包括油气钻完井工程、油气开采工程、油气储运工程以及CO2的利用与封存工程等。教材内容紧贴现代能源技术需求。
本书以位于江南古陆中段的湖南省东北部(简称湘东北)地区陆内伸展构造为关键解剖对象,并结合在成因上与其有着密切联系的岩浆岩、(变质)沉积岩的相关研究,精细厘定了湘东北地区盆-岭构造和变质核杂岩等伸展构造的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和时空发育规律,探讨了伸展变形构造的深部过程和动力学演变机制,构建了晚中生代盆-山(岭)耦合的地球动
本书基于对华北克拉通之上的叠合型盆地和大兴安岭根河地区的晚古生代残余盆地出露的基性火山岩的认识,结合相应盆地的构造演化研究成果,从基性火山岩的岩石学、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入手,对相应地区岩浆岩演化规律进行总结,同时从盆地内发育地层的地层学、沉积学等视角,开展对我国东部地区岩石圈减薄和破坏过程及大地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在全球地质构造中独具特色。认识南海形成、演化与矿产资源形成过程,是了解西太平洋板块相互作用、大陆边缘演化的关键。本书以南海海域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海量的实测数据和成果为基础,在东亚大陆边缘多圈层动力系统的框架内,从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特点和海陆统筹视角,系统地展示了南海及邻域地球物理场、
本书首先分析了上海、北京等国内典型城市地质信息化系统(GIS数据库)的功能框架、研发路线与运行现状,然后归纳总结了目前我国城市地质信息化系统的主要特点与问题,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管理部门对地质信息的差异性需求,说明了城市地质信息化工作应如何以这些需求为导向,进行系统框架、研发路线的确定,最后以“透明雄安城市地质信息化系统建
南岭国家公园地处粤北地区,是广东省重要的物质基因库,也是地质地貌独特的区域,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南岭国家公园典型地质遗迹调查研究”项目采用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无人机调查和三维实景建模等技术方法,对南岭国家公园进行地质遗迹全面调查、成因演化研究,为自然教育、科普研学、游憩休闲提供资料和依据。本书编著得到了广东省林业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