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气象学家》 什么叫空气湿度?如何测定风速?如何识别不同类型的云?雷击发生在哪里?如果成为气象工作者,会在哪里工作呢?神秘的气象学正在揭开层层面纱,如果想知道这些有趣的气象知识,就来《我是气象学家》里看看吧! 《我是考古学家》 发掘古墓、复原破碎的盘子、撰写踏勘日志、文物描
天气和气候科学实验
本书重点介绍了气候变化争鸣中争议各方的主要分歧,争议背后有着哪些力量在博弈,以及这些争议事件幕后的鲜为人知的故事等。
《气候变化与人口安全》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共计九章。第一部分,气候变化约束下人口城市化与能源消费;第二部分,“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约束下的适度人口研究;第三部分,以浙江省为例,对区域人口可持续发展进行案例研究。
本书全面阐述现代大气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主要包括大气的光学性质、大气折射、分子吸收和散射、气溶胶粒子光散射、光在混浊大气中的传播、光在湍流大气中的传播、大气中的成像,以及大气性质的光学探测方法和技术。本书为大气辐射和天文观测等基础研究以及激光大气传输、光学遥感技术、环境光学监测技术、自适应光学技术、自由空间光通
本书的目的是为该组织的各成员国开展PMP估算工作时提供技术指导。该手册的第一、第二版分别出版于1973年和1986年,其作者均为美国水文气象专家。现在这本新书为该手册的第三版,其主编者为中国设计洪水专家。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PMP的含义,估算方法的总体概念,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步骤。正文部分删去了原书中部分过时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由科学技术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12个部委组成的编写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共有16个部门的158位专家参与了评估报告的编写。这是中国第二次组织编制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第二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内容包括中国的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评价、全球气候
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之后,2010年底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达成《坎昆协议》,取得了更多具有实质意义的进展。由于《坎昆协议》在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轨道上尚有许多未尽事宜,国际社会对下一步真正达成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气候协议充满困惑、争议与期待
《四川省基层气象台站简史》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建国60年来四川省气象事业的发展变化,真实记录四川气象事业的发展进程、机构历史沿革、气象业务发展、职工队伍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台站基本建设等情况。
《江苏省基层气象台站简史》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江苏省气象事业的发展变化,真实记录了全省各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气象事业的发展进程、机构历史沿革、气象业务发展、职工队伍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台站基本建设等情况,是一部具有留存价值的台站史料,同时也是一本进行台站史教育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