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系湖北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乡村空间与非遗意象:武陵山片区非遗新媒体传播实证研究”(编号2020229)之成果。以武陵山片区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重庆市酉阳县、贵州省沿河县、湖北省恩施市这四个典型的民族地区为关注点,梳理武陵山片区非遗传承传播及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现状:评估相关地区非遗新媒体传播的经济潜能、对乡村经济
本书是教育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桂学研究院主编的论文集,以“植根南疆八桂民族土壤,建设新型地域文化之学”为宗旨,是“桂学研究”系列成果之一。本辑是为庆祝广西师范大学建校90周年的纪念专辑,共收录论文20余篇,分为“特约专稿”“广西师范大学建校90周年
《中国区域文化研究》是由安徽师范大学高端科研平台“中国区域文化研究院”、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安徽省重点智库“安徽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学术辑刊,每年出版两期。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研究员担任主编,安徽师范大学李琳琦教授担任执行主编,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主要刊登中国区域文化的理论和创新研究相关
本书围绕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展开研究,系统盘点2021年北京文化发展的总体状况,梳理2021年北京文化新进展、新成就与新动态,以及围绕“十四五”文化发展目标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政策、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等,考察文化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探讨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书中设置总报告及“思想引领与文化示范”“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
《辽宁文化发展报告(2021~2022)》全面记录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发展文化的思路与目标,由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等的有关专家学者研创,是辽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研究的重要智库型成果。全书由总报告、文化事业篇、文化产业篇和融合发展篇组成,着力展示辽宁文化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本书分昆仑文化与昆仑神话、昆仑文化与神话人物、昆仑文化与现代文明几部分。内容包括:三“座”昆仑山与中国“大风水”;关于“昆仑神话”基本概念的探求;昆仑文化源流考;河源昆仑与土地崇拜;昆仑山古代北方诸民族共同崇拜的圣山;关于几则昆仑神话的文化释读;庄子与昆仑神话;瑰诡而慧巧托云龙,说迂怪,论屈原昆仑神话;神话昆仑:深层记
本书主要介绍了阿拉善左旗已入选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盟市级非物质遗产文化名录的“阿拉善地毯制造技艺”“驼奶食品制作技艺”“阿拉善烤全羊”“蒙医传统五疗法”“蒙医传统震动复位疗法”“蒙医传统方剂”“蒙古族祭驼”“阿拉善婚礼”“和硕特民歌”“马头琴传统手工技艺”等61个项目及其传承人的介绍。同时也包括了旗县级文化遗产项目和具
本书由非物质文化标志和物质文化标志两大部分组成。非物质文化标志主要讲述了鄂温克旗已入选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盟市级及旗县级非物质遗产文化名录的项目及其传承人。同时也包括了其他能够代表本旗文化标志的特色文化项目(民歌、传统娱乐活动、传统手工艺术、传统食品、传统服饰、婚礼习俗、祭奠风俗等)。物质文化标志主要讲述了鄂温克旗境内
本书包括四个篇章:第一章“高擎思想旗帜坚持价值引领”、第二章“聚焦‘一城三带’焕发古都新貌”、第三章“坚持以人为本丰富文化供给”、第四章“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文明互鉴”。通过精彩图片辅以简洁、精准的文字说明,生动展现近年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经验做法和显著成效,有力展现文化建设在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
本书作者历经四年跋涉,寻访人生暮年的非遗传承人,赶在生命与技艺消逝之前,记录下他们“做艺”与“做人”的酸甜苦辣、顺蹇浮沉,并以其中19个故事为缩影结集面世。从北疆到南国,从高原到海滨。从名动四方、桃李盈门的殿堂大家,到苦守清贫、陋室孤灯的民间艺人。他们择一事,爱一生,天生倔“匠”,不弃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