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历程、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与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关系等。
理论成果《中国文化旅游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中国文化旅游产业蓝皮书(2020)》《中国马文化产业蓝皮书(2020》调研报告以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探索文化与空间融合的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2017)文旅融合与空间载体:“IPTOWN”模式试点报告(2018)中国马文化旅游融合创新发展研究报告(2019)
本书编选了我院2019年度院级课题优秀成果25篇,分为政策思考、案例研究、培训探讨三大类,内容涵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实践、文化和旅游人才培养、艺术创作以及红色旅游等领域,以期为广大文化和旅游干部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书可供文化、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管理者,以及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也可用作文化、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创意产业成为理论界与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国内理论界众多学者得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结论与建议,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既有理论层面的探讨,也有技术方面的深入分析。本书正是基于此研究背景与研究成果展开的分析。本书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与具体实践展开分析,由理论到实
《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2013-2018)》一书是作者史东辉教授受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委托的课题研究成果,全书一共分为“绪论”、“中国文化产业的组成及其变迁”、“中国文化船业的产出及变迁”、“中国文化产业的就业及其变迁”、“中国文化产业的资产及变迁”、“规模(限额)以上文化企业的盈利性及变迁”、“文化产业上市
本书分析了15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所包含的不同层面的中国文化。物质文化层面的分析基于《生活秀》《茶馆》《游园惊梦》和《红高粱》四部作品分别所描绘的小吃文化、茶文化、旗袍文化和酒文化,从具体的物质形态入手展示不同地方的生活百态、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在行为文化层面,通过对《平凡的世界》《呼兰河传》《边城》《许三观卖血记》四部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梳理,立足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深入阐述了中国大一统传统及精神对中华民族性格特征的塑造和对中国政治模式的影响,全面阐释了中华文明相较于西方文明的独特优势及其现代转型的历史逻辑,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文化根基,着力通过达成文化共识来凝聚政治共识。让广大读者认识到,作为中华儿女的一份子,
本书为中国俗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集,刊登当代学者运用现代科学精神研究中国俗文化的最新成果。本辑收录学术论文9篇,分为俗文学研究、俗信仰研究、俗文献研究、新书评介四大栏目。
《中国与域外》所涵盖的研究领域,既包括历史“中国”与“域外”关系,也包含介乎中国和域外之间的某些边地、族群(人群)、政治体。关注历史中国的“内”与“外”,或者说是“中心”与“边缘”,在“中央”“边疆”“域外”“全球”等多种视角间不停地变换,求取新知。希望能够看历史,也看历史家,发现历史本相,也发现历史的产物——包括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