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转型与媒介价值重构/新闻传播学丛书(第二辑)》从都市报价值的视角入手,跳出了就转型谈转型的传统研究路径,运用价值理论对都市报存在的价值进行剖析,还原都市报价值的本来面目,廊清了都市报转型中的若干认识误区,回应了“报纸消亡论”等观点,提出“报纸转型的本质就是与用户关系的转型”的观点,为都市报转型找到了一条从源头和
本书是《河南报刊审读》2000—2014年审读报告精品的汇编,分上、下两卷,有对重大新闻报道、典型人物宣传、报刊舆论监督等的点评,也有对报刊业发展状况的评述,褒贬兼有,使读者全面地感受到报刊审读工作的重要意义。
本书以移动传播与媒介创新为主题,分析传媒形态,解读传媒格局,追踪热点现象,探究传媒发展趋势。移动传播对信息生产、传播和消费模式产生巨大影响,媒介融合进入以移动互联为核心的新阶段。终端智能化、应用移动化、形态可视化、服务全球化是发展大势,中国传媒当抓住时机迎接挑战,建构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传媒新格局。
该书以默多克新闻集团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价值链结构理论,构建了“一圈一心二助力”分析框架,对规制、资本和技术等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合新闻集团分拆前2003—2012年的财务数据和发展实践,探讨英美、中国等两种媒介生态下的价值链整合的不同机理。作者认为,默多克是新自由主义市场观的受益者、实践者和推动者。自由市场环境下,新
本书是是一部有关重庆近代报业的图像历史,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收录了1897至1949年间在重庆出版的,且能找到实物的报纸160种。每一种既有简明的文字论述,也有珍贵的图像。书稿编排合理,资料丰富、论述严谨,具有原创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近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受很多因素的推动与制约。办报刊要取得成功,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是必要条件;赢得大众认可,奠定经营的基础则是重要条件,这两者缺一不可。纵观《大公报》的历史,以维护政治为核心的“国家中心论”的酝酿、发轫、发展、高潮、终结是一条主线。《大公报》早期以敢言著称倡导君主立宪,新记时期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本书是对重庆近代一份报纸创刊以来新闻传播史的一次系统深入的考察和全景式的梳理,将重庆新闻传播化为开端、发展、繁荣、调整四个阶段,资料丰富、论述严谨,具有原创性,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从1949年至今,台湾财经杂志已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其对传播经济新闻、普及经济知识、促进台湾经济发展以及台湾中产阶级发展壮大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学界对台湾财经杂志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个案研究或某个侧面的研究上,缺乏整体和系统的把握。吴琳琳*的这本《当代台湾财经杂志发展研究》首次对台湾财经杂志1949年至今的发展历程进行
该书为扬州时报和扬州网在2007至2015年间的获奖新闻集。其题材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记录了20年间扬州地区的社会变迁、人文风情、百姓生活;其稿件种类丰富,涵盖了消息、通讯、摄影作品多种形式,多角度展现了新闻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整部作品,在保存扬州地方资料、传播扬州地方文化、为其他新闻工作者提供借鉴方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