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爲2019年8月23-25日在北京大學舉辦的“從中古到近代:寫本與跨文化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的論文集。共收録二十七篇高質量的論文,包括《再談敦煌寫卷P.2001號及相關問題》《早稻田大學圖書館藏<底野迦真方>寫本初探》《敦煌醫學卷子Дx00613+P.3287再考證》等。論文作者爲來自日本、德國、美國、
本书研究了具有跨越时空特性的数字公共媒介如何破解乡村治理碎片化的问题,采用多案例民族志研究方法对湖南一些地方的数字化治理实践进行了连续比较分析,建构了数字公共媒介参与乡村治理的“理想模型”。
本书共分劳动与劳动教育、劳动精神、劳动情怀培育、劳动技能与职业素养、创新创业激励、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文化创新研究和未来劳动认知8个项目,全面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教材紧密贴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际,围绕高校劳动教育教学课程特点和现实需求,框架清晰合理,内容充实饱满,集科学性、专业性、针对性、原创性于一体,能够有力支撑高校劳
本书以当下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信息治理为研究对象,结合习近平新闻思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理论总结,马克思主义传播相关理论、信息获取相关理论和公共治理理论等理论和观点,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合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当前网络信息的发展与传播动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相关影响因素。由于互联网提供了多种信息获取渠道,海量信息将用户包
《心育的力量教师心育探索与实践集》分为心育探索、心育教学、心育辅导和心育故事四部分。心育探索剖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框架,探讨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构建适应学生心理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作者们不仅回顾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历程,还结合国内外先进理念,提出了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教育同仁提供了宝贵的
本书直面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管理领域的基础性问题、前沿性问题和倾向性问题,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六个方面真诚、理性、善意地探讨了文化艺术的创作规律、市场规律、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并提出独到性见解、前瞻性研判和
本书聚焦数字出版业的多元融合,系属新媒体与融合出版类的的专业读物。本书从期刊出版、大众出版、教育出版和专业出版等多个细分领域出发,精心挑选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融合出版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展现了出版行业的创新趋势,还体现了不同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本书旨在探索
1749年7月,索邦大学医学院学生弗朗索瓦博尼斯坐上了巴黎警察的马车,本以为是去面见元帅,不想却消失在巴士底狱深处,罪名是散播恶意诽谤国王的诗歌。在这场史称十四人事件的风波中,半个月内有14位平民如博尼斯一般被诱骗逮捕,接受秘密审讯:从哪里听来的诗歌,是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告诉了谁……十四人
《媒介经营与管理(第二版)》紧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发展浪潮,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给传媒产业带来的颠覆式创新和破坏性变革;着眼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对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媒介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的深刻影响,深入探讨其如何重塑媒介产品生产、分发和商业模式,并将数据获取、智能服务、情感支持和创作工具等功能融
《报为中用?——上海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定位与变革(1872—1912)》聚焦晚清上海的新式报刊《申报》,细致展示了它如何通过借用传统体裁、引述圣人之言以及转载京报等方式,最终成为一份中国的报纸。本书表明早期中文新报并非一种尚未“成熟”的媒体,而是在跨文化情境中形成的一种创造性成果;亦考察了报刊在推动社会与观念变革、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