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界定了本书的两个核心概念,即大概念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第二部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要素设计,含主题、目标、问题、任务和评价等;第三部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案例设计,包含案例式、项目式、研学式、实践式、单元式等类型;第四部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课程设计,重点介绍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跨学科大
本书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将问题导向与优势导向相结合、前沿理论与一线实践相结合,从学校积极心理学概述、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三大支柱(培育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打造积极的组织系统(含幸福校园、社会教育生态))等方面系统阐述学校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理论依据、操作路径、实践建议,为学生、教师、校长、家长等共同建设
本书是在原教材基础上按照新课标、新教材的要求,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技术装备中心重新编写而成的,是一本指导和规范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工具书。全书按照实验类型分为四部分:自主活动(随堂实验)、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期活动;包括八个栏目:实验目的、实验作用、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教学建议、实验仪器使用与维护
本书以“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的进阶为纲,结合高中语文教材的一些重要篇目和整本书阅读的文本,力求在多方面给予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内容涵盖了新诗创作、古体诗创作、填词、诗赋、作文互评与升格、文言文创作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尤其是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同时,作者收录了对于许多经典教材、作品和著作的理解和解读,同时
图书聚焦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践路径,为教师提升学科德育素养提供了系统的指导与启发,助力教师在方寸讲台间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图书共七章,首章回溯上海学科德育发展,从“两纲教育”到“大思政课”,展现其普及与系统化历程。第二章剖析“科学·社会·人文”三性视角下的学科德育认知。第三章调研教师学科
教师作为关键育人主体,提升教师评价素养是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重要一环。本书重点呈现浦东新区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学校在提升教师评价素养实践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覆盖区域内各类学校、各学科教师。内容涵盖高中、义务教育和幼儿园各学段学校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最新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内容主题围绕“提升教师课堂教学
《教育无止境——克拉玛依市教育转型变革优秀论文集锦》收录了克拉玛依市自2012年教育转型变革以来,优秀教育领导者、管理者、工作者在教育转型变革中的路径、方法策略、成果经验等较高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的53篇论文,涉及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与实践、管办评分离改革、选课走班制下的导师陪伴策略探析、情境化教学模式探究以及各学科深化改
本书在“教育公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为指导,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初中生从普育走向拔尖的进阶式初中数学建模课程体系,构建基于STEAM理念的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活动平台,构建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常态化活动方式。旨在引导教师以数学作为融通语言,以STEAM教育的跨学科融合为教
本书探讨了亚里士多德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这些理论在古代(古希腊、罗马时期)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影响。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诗学》等著作中蕴含了大量与教育相关的精彩论述。本书一方面采撷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之精要,另一方面在对古希腊、罗马教育历史的追溯中,探索了教育与社会、
本书深入探讨了混合模式下儒家性情之说对智慧教育的影响,旨在寻求一种新的智慧教育模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众多机遇,也引发了诸多问题。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其本质是通过科技与人类智慧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人才。本研究采用了质性分析为主,量化分析为辅的研究方法,具有探索性、描述性和归纳性。本研究论证了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