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社科基金古籍整理舆研究项目成果彚编(2015年度)(套装上下编)》包括《<秦疆治略>点校》《<古今事物考>点校》《<苏颋诗集>校注》《<沣西草堂集>点校》《<羽衣新谱>校注》五种文献,均为2015年度陕西省社科基金古籍整理与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本书内容以古书与古书版本、藏书史等研究为主,是作者从事古籍善本研究的精选。第一部分“典籍校勘与考述”,主要针对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汉书》《后汉书》标点分段的存在的问题逐一辩正,并对《后汉书》帝纪编纂中的时间脱漏与记事重复等问题受此指出,分析其致误的原因;对《太平御览》所引《唐书》的来源作出推测,纠正某些新说的不足;
沁庐为作者杨权的书斋名。本书收录了作者所写的书序、书跋、书评等与书有关的文章,共53篇。全书分上、中、下编:“上编序跋”收录的多是作者应约而写的书序、画序、展览序,书跋等。“中编译序”主要收录的是作者翻译的荷兰学者高罗佩著《秘戏图考》的序和三篇他序。“下编书评”收录的是作者的一些书评和大型丛书的编辑、出版侧记,包括作者
《中华书韵》讲述中国古代金石书籍、简册、帛书、纸写本、雕版印刷书籍、活字版印刷书籍的故事,用历史上最耀眼的古籍明星:敦煌手抄经卷、唐代刻本《金刚经》、宋刻本《鱼玄机诗集》、元刻本《黄帝内经》、明本《永乐大典》等等来展现中国古代书籍的博大精深之美、柔软之美、优雅之美、和谐之美。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集鉴赏性和故事性于一
本书为2020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获一等奖论文合集,收录论文90篇,主题涉及:发挥地方文献作用,传承优秀“家文化”;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新时代文化发展;图书馆开展个人和家庭档案信息保存与服务研究;跨界合作视域下图书馆的开放教育资源建设;中外图书情报学人学术思想研究;图书馆的使命——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集体意
数字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掀起了图书馆行业的巨大变革,使得图书馆尤其是专业图书馆的生存面临的挑战,同时也为专业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作为全国独立建制的省级专业图书馆,同时也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非常大的公共科技图书馆,广东省科技图书馆(
本书从图书馆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分析与人力资源规划;图书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图书馆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管理;图书馆人力资源绩效管理;图书馆人力资源薪酬管理;图书馆人力资源心理分析管理与职业生涯规划;图书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企业文化管理等八方面阐述了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对图书馆人才的管理与
大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和技术,对情报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极大丰富了情报学研究内容,也给情报学理论和方法带来了深刻影响,为情报学满足用户信息服务需求提供了新模式,给情报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书首先分析大数据视角的情报学和情报工作相关问题,总结大数据与智能环境下的情报学理论发展,继而分析人文视角的情报学理论和方法、大数
引文分析(Citationanalysis)是对学术和科学文献参考模式的探索,早已应用于影响分析、知识流和知识网络等多个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中。其也具有重要的信息科学应用,特别是在知识表示和信息检索中。近年来,引文分析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该方法有助于解决研究、管理或信息服务问题,如大学排名、研究评估或知识领域可视
让历史告诉未来,让明天启示今朝。作者通过追寻中国古代和世界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程,比较全景式的阐述现代图书馆理念,结合当下信息科技突飞猛进的趋势,大胆畅想未来图书馆的模样。作者提出,图书馆通过与科技高度融合,与教育、科研高度融合,与相关产业高度融合,从而让图书馆走向未来。未来图书馆应该是一个全球化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