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主要从元宇宙的缘起出发,分析与研究元宇宙文化产业的政策、国内外发展现状、经典案例、业态场景、产业应用、技术支持、应用伦理、发展建议、发展趋势等内容。本报告是一部较为全面,具有前沿性与针对性的产业发展报告,为文化产业从业者、元宇宙文化产业研究者、相关文化部门决策者、高校与科研机构等个人或组织提供一定的学习或借鉴价值
2023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收入总额为20638.3亿元,同比增长13.6%,其中,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20140.1亿元。北京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文化产品出口额为52.69亿元;文化产品进口额为181.44亿元。全书分为总报告、行业篇、专题篇、比较与借鉴篇,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焦点,多角度
本书是一本为以文明互鉴探究全球性发展的学术专著。全书立足于传承交相辉映的历史传统、秉持同向同行的发展思路、旨向和谐共生的人类期许,不断推动建设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通融的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智聚力。本书从时代变革下人类文明的嬗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意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这是一部探讨北京西山地区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独特作用与意义的著作。西山文化,作为北京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深刻影响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发展,而且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人物和事件紧密相关。书中详细阐述了西山地区与众多历史名人之间的文化情缘,以及中外历史交流中的珍贵片段。作者通过这些故事的叙述,不仅旨在抢救性地钩沉西山的
本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亲历者口述史”丛书之一。丛书通过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学者及亲历者进行细致全面的访谈记录,鲜活而生动地呈现非遗保护的中国实践的动态过程。刘魁立是我国民间文艺理论家,曾任中国社科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民族文学研究》主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理事长,著有民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工作。在这一背景下,本书提供全面的视角,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样本,帮助读者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保护和传承的策略
通过对榆中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空间环境的多元发展模式分析,深入挖掘其中的规律及保护方法的可实施性,以实证的角度对榆中县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传承空间环境进行综合的动态分析与保护,以促进榆中县的文化生态系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本书适用于建筑学专业在校师生以及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从业者、爱好者。
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第二章技艺到记忆:怀旧新创意、第三章个性到共性:沉浸式体验、第四章内部到外部:产业新融合、第五章生产到传承:文化再生产、第六章传统到现代:传统再发明。全书使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归纳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非遗传统文化、民间传统技艺设计相关理论,并通过参与观
本项目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主题,遵循“理论分析—现状考察—经验借鉴—路径探索—机制构建”的研究思路,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基本内涵与理论来源,考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基本依据与现状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批判借鉴国内外的相关做法与经验,探索新时代以社会
这是一本关于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为主题的学术性论文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顾党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革命能屡遭坎坷仍克敌制胜,改革开放能屡遇困难仍奋发前行,都是源于强大的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事关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地位,事关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