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博物馆主题展览设计概述入手,介绍了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和展览设计的概念,阐述了视觉传播的基本原理,分析了视觉传播策略在博物馆主题展览设计中的作用,讨论了视觉传播策略中的信息架构设计,详细讲述了色彩、字体、图片和空间等视觉元素在博物馆主题展览设计中的运用,并基于不同的设计理念,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博物馆主题展览设
上海市嘉定区古称疁城,本书稿是嘉定区博物馆编选的文章集成,以展示、保护、传播嘉定区的历史文化传统、文物古迹、人文史实、地理风貌、考古文博等内容为主。本辑包括《从练祁塘到练祁、练祁市及嘉定镇》《北宋进士孙载生平述考》《宋代嘉定练祁市见存碑刻录》《西门地区历史考述》《1949年前后的西大街》《嘉定西门老街》《西门老街上林春
《女士藏书票》出版于1895年,是研究西方女士藏书票的最早专著,也是西方藏书票研究的经典之作,作为收藏家和书迷的指南手册,它体现了欧洲藏书票收藏和研究黄金时期的成果。 诺娜?拉布谢尔在书中追溯了女性藏书票的历史,介绍了那些尤为引人关注的藏书票,既涵盖知名藏书家的趣味,又彰显藏书票独特的设计美学。书中列出了由许多知名藏书
本书以研究明代的书画收藏活动为主要内容。书中一共分为五章,分别从明以前与明代书画收藏与发展,明代书画市场的兴起与发展,明代文人鉴藏活动的形塑,明代书画鉴藏著录等方面来展开研究。作者结合明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背景来展开,呈现出极强的地域性和研究特色。书中图文并茂,包含书画作品赏鉴,书画题跋等,并结合书画鉴藏文献,
邮票是“国家的名片”。邮票的方寸之间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物质创造和精神风貌,并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成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一种载体。邮票被引进到中国,至今已有将近一百四十年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华民族的艰苦奋斗历程。本选题整理有关中国邮票的相关史料,梳理中国邮票设计艺术的发展历史,简要
中国邮票自1878年问世以来,发行的种类数以万计,喜爱集邮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虽然燕肥环瘦,各有所爱,但其中有一个品种却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集邮人梦寐以求的对象,百余年来更是传奇不断,被公认为“华邮之王”,它就是大清邮政1897年发行的《红印花小一元》邮票。中外集邮人对它的研究旷日持久,相关的文章车载斗量,被誉为集邮界的“
在书籍递传史上,中国与西方有着两种不同的印证方式,西方以藏书票来表达对书籍的归属权,在中国则是藏书印。曾在某处——藏书印与藏书票特展,是2022年“第二届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的组成部分,是“藏书文化特展”的主题展览,该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与嘉德文库共同主办。展览同名画册中,收录包含宋代孤本及名家所藏的藏书印约100方
本书稿的最大特点是内容翔实、史料丰富、图文并茂、忠于史实,全书借鉴了《中国集邮史1878—2018》和《江苏集邮史》的编撰体例和经验,设序篇和五个章节,将清末民初至今140余年间苏州作为历史名城的集邮文化从萌芽、兴起、传承到发展、繁荣、创新的全过程择要编撰而成。
本书是*国博物馆通识系列·一本博物馆中的湖南博物院分册,以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和马王堆汉墓陈列为主线,精选近200件重点文物,用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并普及了相关考古小知识。通过本书,既能了解到湖南博物院整体面貌以及博物馆珍藏的众多文物,也能了解到实地参观无法知晓的文物背后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关于绘画、木材及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修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文物的历史、早期保护试验及其将来的利用情况等方面,在文物保护和修复技术与方法方面的讨论则非常简单。但在今天,先进的科学分析方法较为常见,已逐渐运用于文物的研究与保护中,这为新时代文物保护的发展增添了羽翼。同时,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文物保护修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