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第三本“国家创新发展蓝皮书”,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力图总结中国自主创新的成就与不足。国家创新能力是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本书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及创新效益四个方面设计了一套国家创新能力测度指标体系,利用1991-2015年数据,对我国的创新能力进行总体描述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编制,动态反映
本书面向上海市“十三五”时期建设具有优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任务,认为与优选科创中心相匹配的,上海必须向优选人才枢纽迈进,因此对上海近年来的科技人才引进政策、人才激励政策、兄弟省市及发达国家地区人才政策情况、人才发展软环境、青年人才服务平台建设等进行深入梳理和分析,然后提出“十三五”时期促进上海人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读
从专利系统内部参与者的经济理性出发,站在整体的视角,试图通过引导专利申请、专利审查以及专利无效程序中参与者的行为来解决现有的专利质量以及与之相关的专利授权时滞问题,从而为突破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专利系统的困境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本书针对目前中国企业在专利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理论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分析政府力量、市场力量、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之间交互作用与企业专利产出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并根据专利相关研究、市场-政府双元观点、制度理论和波特竞争力观点,分析了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构成的企业外部双元力量对企业专利产出的影响。本书立足于企业外部,关注政府和市
创新的核心是创意。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中国原创性学科可拓学告诉我们:创意的产生是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的! 可拓创新方法是用于生成创意的方法,它利用可拓学的基本理论,建立了方便、易学、易操作的模型化与定量化相结合的方法,它可以告诉你创新的人手点在哪里,创意生成的依据是什么,创意生成的工具有哪些,创意如何评价
本书内容包括:两种文化的分离和对立;科学与人文主义;科学与人文的关联;架起沟通两种文化的桥梁;人文化的科学观和科学哲学;科学与创新文化等。
本书为作者多年从事科学学研究成果的汇编文集,研究的内容涉及科学和科学精神、科学的社会功能、技术及其发展、科学技术产业化、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模式、科技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中外技术合作等内容。
专利实用性自专利制度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发轫、成长,在西方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专利实用性要件理论日益丰富。但我国一直以来少有以专利实用性为论题的学术著作出版,也没有相应的博士论文发表。现实中对专利实用性问题的进行系统研究不多,本书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研究的空白。本书首先系统考察专利实用性要件的历史沿革,其次深入地讨论了专利
本套丛书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7年2月出版,作者豆麦麦。书中选取了1901年-2016年来历届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故事作为主线,编纂成10本小册子,阐释了这些获奖科学家及其科研成果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和深远影响。在讲述这些科研成果的发现历程时,作者抛开了枯燥难懂的专业学术式的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