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学与天文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公布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借鉴兄弟院校成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材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五章,分为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基本知识、物理实验常用仪器及其使用、基础性实验、近代及综合性实验
本书中涉及的很多物理小实验都会用到我们日常所用的手机,这些实验会帮助读者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部手机,半部物理”。本书呈现的大部分内容比较浅显,但也包括若干比较深入的话题,如正反馈与负反馈、非线性现象这些至关重要的物理学概念。
本书中的很多物理小实验会用到儿童玩具和科学玩具。用这些玩具做的实验,可以帮助读者掌握很多复杂难懂的物理学概念,因而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几只玩具,半部物理”。本书中主要包含趣味性内容,如音乐中蕴含的物理学知识;但也包含一些启发性内容,如完全抵消与非完全抵消等。
第1章介绍规范变换、正则量子化和经典量子对应。第2~5章从规范场的观点统一论述Aharonov-Bohm效应,自旋-轨道耦合动力学,Berry相因子及其应用;揭示Dirac磁单极,超导体Josephson效应和量子态拓扑相因子的关系;动力学旋转对称和分数量子化角动量。第6~7章介绍路径积分。量子隧穿的瞬子方法及在分子磁
作者以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的论文、信件和回忆录为基础,通过历史调查和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对话”。这些或真实或略带虚构的故事情节既人性化又戏剧化。我们将看到玻尔和爱因斯坦的思想碰撞,海森堡和保利决定追寻奥秘,薛定谔和德布罗意如何为后人铺平了道路,贝尔的研究为何值得重新思考,费曼以其独特的雄辩力向同时代的人发
《科学与人文:分形与混沌理论在多学科中的应用》将介绍分形和混沌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它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多方面解读和应用:诸如分形与历史学、文学、艺术、工程学、管理学、医学生物学(包括对中医的新认知)等,希望能为学生和读者提供科学和人文相互结合的更深刻的认知。
本教材全书共7章,系统介绍了与大学物理实验有关的数据处理知识,全面阐述了物理实验中常用的七种实验测量方法,安排了基础性实验12个、应用性和设计性实验11个、综合及近代物理实验12个,并介绍了物理实验的计算机模拟。
本书主要用于大学物理基础性实验课程,介绍了大学基础物理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共涉及34个实验。全书分为6章,具体内容包括第1章绪论、第2章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第3章力学实验、第4章热学实验、第5章电磁学实验和第6章光学实验。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师范院校各专业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用书。
本书依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10年制定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黑龙江科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经验,借鉴具有现代观点和时代气息的国内外教学研究成果,吸收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包括绪论、31个实验及附录等内容。本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是精选实验
本书是一本适合本科生学习的量子力学教材,内容分为两部分。第Ⅰ部分为理论,包含波函数、定态薛定谔方程、形式理论、三维空间中的量子力学、全同粒子、对称性和守恒律;第II部分为应用,包含定态微扰理论、变分原理、WKB近似、散射、量子动力学。本书构思新颖,取材前沿,作者抛开量子力学发展历史的负担,直接从薛定谔方程开始讲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