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逐渐成为当今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它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对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国家文物局组织实施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项目,通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全国范围内博物馆文物的全面梳理和整理
本书是一本关于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与合理利用方面的书籍,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适合对此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本书详细介绍了博物馆文物保护的基础,让读者对文物保护理念有初步的认知;深入分析了博物馆藏品保护与文化传播、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应用等内容,让读者对博物馆文物展览有更深入的了解;着重强调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
博物馆历来具有收藏、研究、教育三大职能,深入开发其教育职能是当代博物馆肩负的重要任务,它对于加深自然和科学观念、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教育等方面来说意义非凡。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资源发展,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也受到了重视,不仅能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为人类信息的认知提供别样的体验
本书精选30余家北京地区极具代表性的博物馆,将博物馆的概况、建筑特色(个人生平)、常设(专题)展览·文物精华呈现出来,还以二维码的形式插入更多文物鉴赏图片、音视频,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大美”北京博物馆。
原野 内容提要 本书作者是一位钟爱艺术和收藏的人士。多年来,寄情奇石、根艺、瓷陶和杂件收藏,为寻觅宝贝足迹跑遍于上海。作为一名收藏者来说,他将自己的收藏过程行之于文字。他的收藏注重文化性,认为收藏不光是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几乎一件好的收藏品,就能写成一篇耐人寻味、内涵丰富的好文章。利用空余时间,笔耕不辍
本书作者通过自身担任博物馆讲解员的经历,结合实地调研国内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的具体教育情况,尝试构建博物馆教育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理论路径,同时提出与现有体制环境相适应的融通机制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实践。
本书介绍了现代博物馆陈设的原则以及博物馆文物陈设的具体操作方法,以文物的种类为框架,分别阐述了博物馆陶瓷类、纸质、青铜器、金银器、玉器文物的保护方法。
本书首先收集从1958年到2023年的所有董酒产品,并介绍董酒厂各个时期的主流产品和文化系列酒,并请专业画家根据我们对1963年-1966年湘江牌董酒的分析,绘制了一幅写实的湘江牌董酒的图样。本书对“振业时期”的优质高度董香型产品(那时期振业董酒厂生产的大量的浓香型董酒被本书放弃)也做了较详细的介绍。此外,乘着现在较容
本书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述2022年辽宁省博物馆主要活动和发展状况,汇辑2022年年内辽宁省博物馆主要展览活动、文创产品、出版文献资料和社会效益成果。本书博采众长,集手册、年表、图录、书目、指南、便览于一身,既具有资料权威性,又具有图书的文化性。
高校博物馆是现代大学学术底蕴与文化积淀的重要标志,在“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大学博物馆成为了一流学校与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平台,艺术院校博物馆建设也相应成为了艺术院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领域。此文集是武汉音乐学院举办“艺术院校博物馆与‘双一流’建设论坛”的学术成果,集结了近30位来自国内外文博界、考古界、音乐界专家的学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