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力图通过现代文化与现代文学、文学史新论、巴蜀文学重读、对视与争鸣、现代文学档案等栏目,在更广阔的学术平台上整体把握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文化,以强化问题意识、倡导学术锐气,极富学术价值。
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四
《基于文化自觉的中国数字娱乐产业研究》把理论逻辑、历史逻辑、案例经验融为一体,把总体性或宏观性的理论探讨与个别性或微观性的案例分析结合起来,对若干基本理论、娱乐产业包含的代表性子产业进化的文化价值嬗变、象征符号嬗变、精神样态嬗变、内容机理嬗变、受众需求内核嬗变、商业模式嬗变等问题,作出富有学理深度的分析阐述,试图提出研
是“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地区精准扶贫研究系列丛书”之一。 河北省扶贫任务艰巨,尤其是燕山—太行山片区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较深,脱贫难度较大。本书课题组通过调研、规划和实践,对燕山—太行山片区文化产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深入探讨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策略,得出相关发展建议,全面助力河北
本书收录了《“黄河”与“长江”对话会上的致词》《在“黄河”与“长江”对话会上的致词》《创造性的对话和深度交流》《简说作为写作背景的地域化特征》《地域性书写:重新发现与解读中国的方式》等文章。
《新时期新问题新思维:张晓明文化政策论集(2012—2020)》收录的是作者近十年以来所写的各种论文、报告、短评,以及报刊采访等内容。文集名为“新时期、新问题、新思维”,是想突出近十年来由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文化发展所出现的新形势,以及作者对这一时期问题的认识和尽可能给出的建议。 全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文化中心”)原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2015年,文化中心更名为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的专业化智库之一。2003年,为配合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文化中心创办内刊《文化政策调研》,发表了大量研讨新的文化发展观念、参考国外文化政策的得失、探索文化体制
《中华遗珠进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在高校的实践与创新》从国内外、省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比较分析入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运行机制为主线,综合分析体系内各组成要素,将注意力集中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背景的深度挖掘和高职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体系的构建,由此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体
本书为第7本文化建设蓝皮书,2018-2019年均作为院外皮书已经列入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由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组织编撰。本书着眼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从文化建设、文化生产、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国内和国际传播与影响等六个方面,对2019年我国文化的新发展、
2017年至2019年,长三角地区文化产业各渠道合计流入资金达2682.37亿元,在全国占比高达27.85%。 从结构上看,*和私募股权融资已成为长三角文化产业“输血”的常见方式。而在文旅融合方面,长三角旅游资源丰富,城市间文旅产业强势联动,一体化发展“渐入佳境”。《中国城市文化报告(2018-2019长三角卷)》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