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观念的范式转换》一书聚焦数字技术时代的文化观念转型,指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应提高公共制度知识的供给能力,对外文化交流应以促进国民间的“可分享价值”为指归。全书主要分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一编新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政策;第二编当代外国文化政策管窥;第三编地方调研:让文化的逻辑彰显。书中收录作者多年来发表的文章、撰写的报
因网络双面效应、网络治理的缺失等,文化共生、产业融合、信息失衡、安全风险、舆论难控并存。本书探讨了治理网络文化生态需把握的逻辑和方法,论证了网络文化生态场域治理必须融合“多主体参与”与“多种手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治理之道和“多边参与、多方参与”的国际网络文化空间治理变革,实现系统治理生成。在主体治理维度,应强化
鉴于网络文化概念内涵的复杂性和网络文化形态的多样性,本书基于已有文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六类主要的网络文化形态,分析中国主要网络文化形态的演进过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情况,从而对中国网络文化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的研究设计沿着破题—立论—求解—创新的研究思路,形成“研究基础”“研究内容”“研究应用”的研究框架:首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理论研究,分国分项开展考察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与均等化的实践进展,提炼出经验教训和特色做法等,为我国公共文化服
在国际格局继续变化,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世界发展不稳定因素增多的历史演进中,本书以大历史观审视经济发展、社会变化、科技进步对价值变迁的影响、对文明的重塑,以大局观诠释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相互作用、互鉴共生。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中文化的动力机制、艺术社会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科学研判,对百年大变局中文化治理的价值体系、
基于多年来的学术探索与积累,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首都对外文化贸易研究基地、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策划编撰了“文化贸易蓝皮书”,并于2017年发布酋部研究成果。该系列蓝皮书以前瞻性视野开展广视角、多层次的针对性研究,深耕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领域,填补了中国文化贸易领域年度系列报告的空白。《中国国际文化贸易发展报告
本书收录国家艺术基金2014年至2019年资助项目中,经专家评审的精选作品,其中包括舞台艺术作品、青年创作人才、艺术人才培养、传播交流推广等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作品有助于激发全社会的艺术创造活力,推动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
本书为中国俗文化的学术论文集,收集学术论文十余篇,论题涉及敦煌文献的校注、考证,民间俗文化的田野调查、阐释,俗文学的收集、整理,俗语言的研究、梳理,域外俗文化的译介、评说,等等。本辑包括《祈雨救灾:观音在宋代民俗中的职能转变》《老子前史——在灵宝经中的女性前身》《<普贤菩萨说证明经>研究》《池州傩仪的宗教象征及其社会功
金玉器包括金器、玉器以及金玉一起加工而成的器物,在中国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中国的金玉器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寓意。《文化创意产品设计(2)》中的文物文创产品设计主要选取湖北省各地博物馆的金玉器文物,结合设计实践总结金玉器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与路径,并提供大量的原创文创设计投产案例以及文创产品类型拓
“文化之都”城市评选于近年来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范围广的趋势,并表现出与所在城市的公共文化相互促进的特点。为此,本书以国际性区域组织的“文化之都”评选和建设为切入点,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与服务供给、公共文化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对国际性“文化之都”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我国在“文化之都”建设中推动公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