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介绍了地质体三维建模及不确定性评价的研究成果,包括地质空间数据模型、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地质模型不确定性传递与空间信息预测算法等;详细阐述了基于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在矿山开采、地层结构预测与修正等方面的应用过程,为矿产资源评价、地质空间分析、地下空间利用等提供了地质依据和实用参考。
本书共7章。第1章基本物理量和轨道运动,第2章和第3章分别介绍了水星的空间环境和热环境,第4章地质学特征,第5章内禀磁场第6章重力场与分层结构,第7章内部结构和动力学。每一章结尾提出了前沿科学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希望本书能为从事行星探测事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参考,为日后持之以恒地寻微探深带来一些启发。
本书是一部从科学、技术和人文角度介绍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科普书籍。本译丛调查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聚焦于珊瑚礁对当地居民活动和全球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旨在构建多重环境压力下珊瑚礁与人类共存的系统。主要涵盖以下三个研究邻域:珊瑚礁生物学和生态学的基本过程;从地质学和人类学的视角研究重建珊瑚礁的历史变迁;系统研
现代气候变化概论的第三版已经更新完善。本书反映了最新的政治环境中关于气候变化的最新发现,以及最新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与以前的版本一样,本书密切关注人为气候变化。本书的第一部分集中讨论现代气候变化的科学性,包括地球正在变暖的证据和气候物理的基本描述。讨论和解释了辐射强迫、气候反馈和碳循环等概念,使
城市内涝是复杂的自然社会现象,是暴雨灾害与人为作用双重影响的结果。本书通过水文模型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统计模型,探求不同时空尺度下城市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对暴雨径流的响应,并构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模型,提出基于雨洪安全的城市景观格局优化预景。3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SCS水文模型、雨洪安全模型为研究结果提供科学依据。本书致力
本教材以地球物理程序设计案例为主要内容,以MATLAB软件编程为主、部分案例穿插C语言进行编程,重点围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的相关程序设计内容及典型案例进行介绍,涉及模型的正反演、数据处理与计算、图形绘制与输出、文件读取与保存等;案例多为地球物理勘探中常涉及的理论问题与工程实践问题,相关的程序代码均经
本书介绍了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资源。中国屹立于欧亚大陆之东,西邻浩瀚的太平洋,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她东西跨越四个时区,南北相距5500公里,最高峰与最低洼地高度相差将近9000米。巨大的差异和对比,让这片土地瑰丽多彩、绚丽多姿:既有终年积雪的高山、冰川,也有四季常青的热带雨林;既有严酷苍凉
本书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以时间为主线,以空间变化为特点,基本阐明和揭示了北京市区域地质特征,系统总结了北京市区域地层、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第四纪地质、深部构造、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体现了现阶段北京市基础地质研究水平,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新的尚待深入研究、解决的课题。
本书以西辽河平原为典型,针对半干旱农牧交错带水土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问题,系统研究半干旱区生态水文原理。多维度、多学科交叉研究半干旱区水文循环与生态系统的动态联系,及其从自然到农牧交错发生的不同阶段、各个层面的深刻改变,从理论认识、技术开发、管理实践进行全方位探索,以十余年的滚动研究积累,形成了自主创新成果。本书行文通俗
本书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黑龙江多宝山-大新屯铜金矿整装勘查区专项填图与技术应用示范”科研项目,在多宝山-大新屯整装勘查区的多宝山、铜山、霍龙门-八车力、三道湾子等重点工作区,以斑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为重点,主要通过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等研究,建立了铜山铜矿、争光金矿、永新金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