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高校群体性事件入手,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系统分析了高校群体事件的网络传播路径、生命周期、群体心理表征与集群行为、传媒功用、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网络舆论领袖、网络社群、网络“客群体”与网络“客文化”、议程设置等,深入构建了信息传播模型、网络舆论传播模型、网络燃烧理论、利益相关者分析模型、网络“客文化”传播理论
《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2013-2014)》为跨年度报告,主要是对2013年至2014年8月之间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描述、热点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预判,全书由五部分内容构成:一、制度环境;二、行业基础;三、内容供给;四、表达样态;五、公众获享。出版该报告,主要是考虑到目前国内已有各种有关媒介和媒体的蓝皮书,
《体验塔里木腹地的新闻学》是一本新闻、文化类图书。主要分为两部分:实践作品、创作随笔,探讨在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如何做好高校的新闻专业实践教育。作者与其团队深入基层,蹲点记录,在过去三年多的时间里,用文字通讯和专题纪录的形式,对新疆南疆社会、教育、文化、人物、手艺、历史等多方面的内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体验塔里木腹
在《舆情与社会管理黄皮书:新闻发言人手册》中,作者升侧重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告诉读者如何进行新闻发言,传达的更多的是,新闻发言人应对记者、媒体的发言技巧,《舆情与社会管理黄皮书:新闻发言人手册》还涉及了如何开好新闻发布会等。编者力图在理论上有所突破,而且试图紧密联系实践,结合大量的案例和新闻发布会的实操经验,使得《舆情
本书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为宗旨,全面系统地阐述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充分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内容科学,体例新颖,概念清晰,用例精当,论述具体,条理分明,行文畅达,可读性强,非常实用。本教材侧重于理论阐述,概念、观点、原理、规律等表述清楚得当,有内在逻辑联系,鲜明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特色,对新闻理论基本问题和核心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本书遵循该教材第3版的章目编排,共分为16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含结构脉络图),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勾勒本章的结构脉络;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大败中国之后,乘势由此次战争中立下谍报“奇功”的日本海军间谍、大陆浪人——宗方小太郎于1896年来汉口从英商手中接管了《汉报》(英商《汉报》首创于1893年,最初报名为《字林汉报》),该报遂成为日本在华首家政论报纸,直至八国联军攻陷北京之后的1900年9月宣布闭馆,从而开启了此后日本在中国长达半个
哈雷特·阿班(HallettE.Abend)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主流大报《纽约时报》派驻中国的重要记者之一,他的报道构成20世纪30年代美国主流新闻业塑造和传播近代中国形象的关键文本,通过考察阿班在华十五年的新闻采访实践及其一千余篇的涉华报道作品,展现阿班及所属媒介组织《纽约时报》如何通过其特有的新闻话语系统建构起一
《中国媒介素养研究年度报告(2013)》收录了2013年度媒介素养研究方面的论文,论文来源主要是中国知网。共分6个主体部分:媒介素养理论探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介素养、海外媒介素养研究、不同群体媒介素养、硕博士论文摘要。其中,媒介素养理论探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新媒介素养、海外媒介素养研究、不同群体媒介素养等5
《文科用网络技术丛书·网络编辑实务:网络信息内容建设与运营》从网络编辑的实际工作内容出发,对网络信息的内容建设与运营进行介绍。全书共分为5章,第1章主要介绍网络编辑的工作内容、职位要求、未来职业发展;第2章介绍网络文本信息的编辑,包括信息的采集、整合、发布、维护与互动;第3章介绍网络多媒体信息编辑,包括图片编辑、音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