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文集。此文集共计二十多万字,是作者十多年来文艺创作及文化研究的成果。以多元视角与现代思考,审视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以有温度的笔墨记载与描述经典故事与代表人物。是今人眼中的历史纪实,也是文人心中的古曲雅韵,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尽可能走进人心,引发共鸣。本书内容丰富,文字优美,感情真挚,所讲述的人文历史故事都蕴含着丰富
《长江文化发展报告(2023~2024)》全面评估与分析了2023~2024年度长江文化的发展状况,深入探讨其时代价值、文明风采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路径。通过综合考察长江流域内13省区市整体动向,重点解析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区域文化特色与发展动态,旨在为长江文化的整体性保护、传承与发展提供
本书从复杂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生命有机体,具有适应性修复、适应性治理和适应性循环等复杂系统特征。进而基于鼓浪屿百年生成史和遗产保护发展史,观察和研究鼓浪屿在复杂社会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性发展。同时构建了世界文化遗产地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鼓浪屿的社会生态治理和讨论当中
本书是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化并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创新,集中组织各区县(市)、全市高校、研究机构、各行业(产业)等部门的优秀专家学者编写的一部服务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研究报告。全书通过对2023年宁波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党建等基本情
佛山市博物馆于2017年底启动“佛山传统文化符号数据库”建设工作。本卷是数据库一期项目的成果,包括“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构件与装饰”两部分,内容包含庙宇、塔、牌坊、祠堂、民居、骑楼、亭、桥等各类佛山代表性传统建筑,以及屋脊、瓦当与滴水、山墙、门、窗、栏杆等传统建筑构件及装饰共115个元素,每个元素均形成彩绘图和线描图,
全书分为9章,根据国家级项目名录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大门类,对我国西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讲解,重点讲解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节日等非遗项目的具体形态,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及在当代如何实现活态传承。 本书具有的鲜明特色: 本书适合作为了解非
本书稿为《重庆文化研究》系列图书之一,汇集了数十篇书稿,一面深入挖掘重庆本地的历史文献资料,一面完善重庆地域的特色文艺理论。本书稿主要分为“政策研究”“文化生态”“文艺评论”“基础研究”“巴渝文化”“人物风采”“文化记忆”“艺文空间”八部分。“政策研究”研析发展文旅的意义与作用,如《充分发挥文化旅游推进共同富裕的引领支
《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典(2016—2020)》收录了第七批、第八批南宁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约62个项目,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项目的简要情况,展现2016—2020年以来南宁市非遗工作成效、展示南宁市“新晋”非遗项目风采,凸显其内涵、精髓,进而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作品为“南宁系列非遗图典”之一,系《南
梧州市藤县素有“龙母故里,狮王之乡”之称。该书主要介绍了梧州市藤县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俗等非遗类别。全书项目名录按照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级的顺序排列。全书中英双语撰写,图文并茂,文字生动,富有文学性,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资料。属于传统音乐类别的
《中外人文交流年鉴》是由教育BU人文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把中外人文交流领域内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文献资料等按年度分门别类地进行编纂,并连续出版的集权威性、科学性、全面性、资料性、实用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具书。其特点一是逐年编纂、连续出版;二是资料权威、收录广泛;三是反映及时、功能齐全;四是编排系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