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追溯、复原历史事实,陈述了崇祯未年、光绪初年北方地区发生的两次典型特大干旱事件,论证了特大干旱造成的生态变化、社会影响,总结了当时人们实施的应灾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目前的地表环境,提出未来北方地区还会发生特大干旱,并针对未来特大干旱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本书结合衡邵娄干旱走廊区域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水资源开发利用等实际情况,以衡邵娄干旱走廊水资源供需分析成果为基础,构建了衡邵娄干旱走廊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开发了衡邵娄干旱走廊跨流域水资源配置系统;从经济适度性、生态适度性和风险适度性等方面,构建了衡邵娄干旱走廊干旱防治措施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衡邵娄地区抗旱保水措施
本书系统介绍了地基遥感垂直观测技术的发展及构成新一代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的风廓线仪、毫米波测云仪、地基微波辐射计、气溶胶激光观测仪(三波长)、GNSS/MET五类新型地基遥感设备。全书从垂直观测技术发展、设备原理与性能、数据处理、产品体系、数据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力求为观测员和预报员解决新型地基遥感设备使用中遇到的技术
本书是在《气象观测设备测试方法(第一册)》基础上,按照气象行业标准QX/T526规定的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规范的通用要求,针对地基遥感、探空和雷达气象观测设备编写的测试方法。为方便读者使用,本书将每种设备的测试方法单独成章,全书共分为9章。本书主要给出了每种气象观测设备测试的目的和基本要求,编写了外观及结构检查、功
本书系统介绍了风云三号卫星大气探测仪器的偏差订正方法,解决制约我国数值预报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详细介绍了如何准确提取和应用在轨性能参数,发展基于变分原理的订正算法,改进数据质量。详细介绍了基于上述在轨性能优化模型的风云三号大气探测仪器观测系统偏差订正算法的发展情况。并进一步介绍了改进后的风云三号卫星数据,包括MWT
本书是在《气象观测设备测试方法(第一册)》基础上,按照气象行业标准QX/T526规定的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测试规范的通用要求,针对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编写的测试方法第二册。为方便读者使用,本书将每种设备的测试方法单独成章,全书共分为22章。本书主要给出了每种气象观测设备测试的目的和基本要求,介绍了外观及结构检查、功能检测、
山东生态气象整理并吸纳了近10年山东气象部门在生态气象领域的一系列科技攻关创新研究成果,包括山东省气候特征、气候生态环境、农田生态气象、城市热岛、水体生态气象、黄河三角洲生态气象和海洋生态气象等方面的生态气象内容。本书内容兼顾生态气象理论技术与实际工作应用等情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希望借此与国内外同行共同交流,
南京作为一个历史古城,其气象工作的开展在我国气象事业历史长河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2020年9月30日,在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72次届会上,南京成功入选为新一批的世界气象组织百年气象站。编者通过搜集、辑录大量气象史料、档案和历史照片等,对南京地区的气象历史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和阐述。同时,编者通过与北极阁气象历
教材编写以培养气象行业复合型管理人才为导向,坚持气象管理的公共性与专业性融合、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兼顾的原则,结合近年来公共气象管理领域的重大事件或发展变化设计编排教材内容,重点围绕气象风险与灾害管理、气象服务发展、气象与公共安全、气象行政审批、气象与经济发展、气象法治、气象科技管理、气象信息管理、气象与低碳发展、全球气
本书从广东沿海商船防抗台的现状进行分析和风险研究,发现目前防抗台风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本书包括概述、商船防抗台风的现状研究、商船防抗台风险研究、防抗台风存在的问题分析、广东沿海商船分类科学防抗台风的措施建议、海域搜救机构对防抗台风重要性、大型海上工程防抗台风案例共7个部分论述。本著作提出了防抗台风“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