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的现状、生态修复及保护对策》阐述了三亚娱支洲岛珊珊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分布。其中,造礁石珊珊13科40属90种,多孔腿2种:海参11种,海胆7种,海星5种,碎碟2种,海螺8种;珊珊礁鱼类33科52属75种。书末为所述大部分海洋生物配有彩色实拍照片,便于图文对照。《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的现状、生态修
本书基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的最新调查资料,参考历史资料,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关键生物种类进行了汇总,并对其形态特征、生态功能和在岛礁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应用价值和潜力进行了描述和评价。本书共包含25个纲的310个物种,包括珊瑚、砗磲、钙化藻、鱼类、甲壳类、贝类等所有常见大型海洋生物。区别于常见的物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技术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良好的应用。《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与实践:以河北省为例》提供的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08年年底提交河北省海洋局应用。2009年4月15日渤海遭受一次强温带风暴潮过程,沧州市海洋环境监测站根据风暴潮灾害风险图,启动相应的灾害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预警通报给预计受影响地区的企
百尺巨浪,在富有传奇色彩的冲浪者莱尔德汉密尔顿眼里意味着极限挑战,而对于研究海浪的科学家来说,这则代表了海洋中真正令人恐惧之物。作者环游世界,与汉密尔顿团队一起追寻这些海洋中的庞然大物,亲历了各种生死攸关的时刻,亲眼见证滔天巨浪的壮观神秘。精彩地展现了大自然露出*残酷的面目时,人类与之对抗的不屈身姿。
本书是对近10余年来在国家“863专项”、“908专项”、财政部海洋公益专项、国家海洋局业务化专项、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专项和浙江省、河北省海洋专项资金支持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系统全面的总结。
《中国海岸侵蚀脆弱性评价及示范应用》是一部较系统的中国海岸侵蚀论著,写作过程中除吸收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新理念外,更注重作者团队多年调查和观测成果的应用和总结。全书内容共分i部分。第一篇:总论,归纳了海岸侵蚀现象的基本表现形式与分类,提出的海岸侵蚀定义,明确指出是海岸组成物质趋于易亏损状态的脆弱性改变,并提出我国海岸侵
多彩珊瑚礁生物
本书分八章,内容包括:珊瑚礁生态修复技术的目标与应用范围;珊瑚礁生态修复的步骤;造礁石珊瑚的有性繁殖技术;造礁石珊瑚的无性培殖技术;造礁石珊瑚底播移植技术等。
《潮汐表(20204册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包括三个部分,除了能让用户了解港口的潮汐状况,还间接列出了每个港口的潮汐特征数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与潮汐表结合使用的专用图表。《潮汐表(20204册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编制共6册,分为中国沿岸3册和世界大洋区域3册。本册为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
矿产资源勘查是一项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的活动。相对于陆地,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查的情况更为复杂,开采难度也更大。由于海上勘查投入巨大,加上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的勘查和评价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与之相关的理论基础和方法研究尚不成熟,用于资源勘查的技术手段也相对匮乏,因此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的勘查难度很大、风险很高。目前各国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