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图书情报知识图谱研究》首先提出研究背景、意义、发展历程、发展状态,然后从图书情报学、知识图谱两个概念阐述研究重点。《中国图书情报知识图谱研究》详细研究了图书情报知识图谱的构建、绘制方法、绘制工具、数据采集和处理、CNKI数据库、CSSCI数据库,以及知识图谱在移动图书馆中的应用,最后总结此次研究,提出对未来图书情
本书是在第四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积编者三十多年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经验,旨在帮助普通高校大学生学会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本版体现大数据时代特色,为解除大学生的网络迷茫并节省上网时间,编者将大学生知识建构和知识更新必需的政治、经济、文教、科技信息源,按照新、准、真、纯的标准进行筛选,并按照权威度设计章节顺序,再按照信息需求量设计
本集刊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作者为研究中国古典文献学、古代历史、古代哲学的教师、博士研究生等相关研究人员,主要内容包括版本、目录、校勘、训诂、古代史、中国哲学等。此第十七期内容涉及对于“河出图洛出书”中洛到底所指为何的辨析,“衽”在中国古代服制中的确切意义,春秋时期名、字、氏族、谥之间的联系,朝鲜
世界上的*本书,是什么样子的呢?人们讲话,人们结绳,人们把图画刻在石头上、布匹上、皮革上、纸张上,渐渐地有了文字,有了书。书籍诞生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步步前行的脚印。这段历史中,又有怎样的精彩故事呢?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书籍的命运又会怎样呢?读书之前,先读《书的故事》!
《三十作家与现代文学丛书(套装上下册)》是继《巴金与现代文学丛书1935-1949》《鲁迅与现代文学丛书1925-1936》之后再推的一部力作,在现代文学丛书研究与版本收藏领域,可谓独树一帜,较有史料研究价值。主要介绍了二十五位现代作家参与主编的现代文学丛书,如徐志摩(新文学丛书、新文艺丛书)、胡风(七月诗丛、七月文丛
21世纪阅读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阅读?为探索这一问题的答案,本书按照历史溯源、理论观照、镜像剖析、问题归纳以及回归建构的逻辑思路,以系统性的研究视角,将阅读放在阅读学、传播学、媒介生态学、信息科学、心理学等学科交叉点上,剖析新媒介对阅读范式、阅读者、阅读文化景观的建构与解构性,探究新阅读范式与时代精神、技术变革的关系,
《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修订版的编修,遵循佛教基本理论架构,吸收佛教经录的分类经验,参考《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五版)、香光尼众佛学院图书馆编订的《佛教图书分类法》2011年版等工具书,切合佛教发展实际,兼顾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了一部较为完备的佛教图书分类法。《云林佛教图书分类法》首版在2005年面世,本次做了大量修订工作
《语义指纹著者姓名消歧理论及应用》提到的语义指纹是一种信息指纹,它将文献文本特征表示为固定位数(如64位或128位)的二进制指纹,保留了文本的语义特征且具有很好的降维效果。将语义指纹应用到姓名消歧是一种新的尝试,不仅可以实现良好的消歧效果,而且可以实现较高的消歧效率。《语义指纹著者姓名消歧理论及应用》共分7章,第1章对
《汉语主题词表》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叙词表,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主持编制,505个单位参与,1980年6月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共收词汇108568条。《汉语主题词表》是我国情报界与图书馆界20世纪70年代集体协作的智慧结晶。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介绍了信息的特征、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素质的提高、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的特点、检索技术和检索方法;还介绍了多种不同的信息资源检索工具、搜索引擎、网络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系统的功能及其使用方法,为用户快速、有效地获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资源提供了有效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