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2015年·第1期)》分为如下几部分:焦点话题、新媒体前沿、广播电视前沿、新闻与传播研究、视觉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媒体创意与策划、读书乐园、封面人物介绍,内容包括:“互联网+”与媒体应对;纸媒公众号的传播模式及价值探析;从“芒果TV”独播看湖南广电媒介融合趋势;民国时期天津青年会电台的办台特色探析;试析视
伊尼斯临终前出版的另一杰作,读者可以放飞无限的遐想;阐述两大主题: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分析了美帝国主义的根源、特征与危害,旗帜鲜明,鞭辟入里,令人振聋发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哈罗德·伊尼斯(HaroldInnis,1894-1952),加拿大经济史家、传播学家,加拿大传播学派及媒介环境学派的奠基人,和马歇尔·麦
本书的作者霍夫兰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类为传播者、传播讯息、阅听人以及阅听人的反应四个方面。在传播者方面,研究发现阅听人认为可信度低的消息来源较偏颇和不正常,但是,可信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因为阅听人已经忘记了来源的身份,除非其身份再次被强调。就整体而言,态度的改变多是短期的效果。态度不难在接受信息后立即改变,但是,
本书中主要是霍夫兰对传播与说服、说服能力与说服方法的研究,为传播学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霍夫兰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献,一是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二是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对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起到了很大作用。霍夫兰的研究在传播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研究焦点不在大众传播,但其发
该书为传媒领域专业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集。文章由传媒研究、传播研究、教育研究、文化研究、企业研究、综合研究、青年文学、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等专题组成,内容涵盖传媒领域各个方面,并能结合当今热点话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书从那些被有意收编或无意误读的“灰色地带”入手,结合新发现的材料和语境,重新诠释传播学经典文本,以颠覆传播学术史主流叙事的霸权,寻找新的视角,解放传播研究的想象力。全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重写传播学术思想史,在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学派的失踪、本土化话语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推翻了
本书稿系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组织撰写的年度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是对该行业2013年度发展状况的权威分析和2014年发展前景的权威预测。具体内容分八部分:“综合篇”主要探讨2013年全球软件产业发展状况和2013年中国工业产业发展状况;“行业篇”主要探讨重点行业的发展战略及成就;“区域篇”主要探讨重点区域的的发展战略及
赵宗贵、刁联旺、李君灵、翟海涛编著的《信息融合工程实践——技术与方法》共分为10章。第1章描述了当前信息融合研究动态,建立了人在感知环中的信息融合模式。第2章给出了工程应用的信息关联/相关的内涵、度量与判定方法。第3章介绍了基于动态规划、Hough变换和粒子滤波的检测前跟踪(TBD)原理和实现算法,以及多传感器TBD设
《信息工程专业英语》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为主要目标,共有14个单元,每单元分为基本课文、参考译文和阅读材料三部分,并配有相应的词汇学习和练习等。《信息工程专业英语》主要内容包括电路元件、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TCP/IP协议、数字信号处理概述、数字图像处理、自动语音识别、雷达、小波分析、多媒体技术、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