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是文史哲研究离不开手的基本资料,但以往几乎没有人真正探索过贾公彦、孔颖达等人编写注疏的思考过程。读书不是淘资料,而要体会作者心思。刘炫学问很大,批评前人颇有据理不饶人的执着气势,又因这种批评不可能马上被学界接受,所以经常用讽刺的语气,既自尊又自卑。贾公彦有时拼凑旧说改头换面,不顾其说破绽四出,反而因小聪明
本书针对各类文献信息检索系统和平台的特色,比较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信息检索的方法、途径、技术及各类检索系统的功用。另外,本书还着重对信息利用的相关知识(包括:信息筛选、科技查新、文献管理工具、学术论文撰写与投稿知识以及信息分析)等做了必要的介绍,对信息伦理知识及学术活动中应该如何遵守学术规范、杜绝学术侵权、充分而合理地利
本书分为四编,从古籍实体的保存性整理、古籍文本的复原性整理、古籍语义的阐释性整理、古籍内容的组织性整理四个方向入手,首先全面讲述古籍的聚散与采访、古籍的典藏与修复的理论知识,再对古籍的版本、古籍的校勘、古籍的辨伪、古籍的辑佚等古籍整理内容进行讲解,后面深入古籍语义的整理内容,比如古籍的标点、古籍的注释到古籍的翻译等专业
本书分为综论、专论、综述、书评四辑收录了《四库学研究的战略思考》《岳麓书院明伦堂讲会第205期演讲辞》《地方文献学的基本问题》《20世纪版本学研究综述》《“思想与文献视野下的江南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善本书志的“沈氏模式”》等文章。
本书是引进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译著,它详细地介绍了如何正确、规范地为书籍编制索引,作者首先解释了什么是索引、为什么需要索引,而后详细且系统地介绍了如何为书籍做索引,例如怎样使用传统的卡片式索引与当下的索引软件,如何做交叉参照,哪些错误应该规避等,这为索引编制者、编辑和作者提供了索引编制的范本。因此,芝加哥大学出版社《
“古尔”,作为藏族文学浩瀚大海支流的一种文学体裁,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其中敦煌古藏文文献所记载的“古尔”,又有着其鲜明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内容。该书利用四个大的章节讲述敦煌藏文古文献“古尔”文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第一章:主要概述了“古尔”一词。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敦煌古藏文“古尔”的思想内容。第三章:主要论述总结了“古尔
《元代文献与文化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主办,由中华书局出版了前三辑,发表了一系列元代文献研究领域的前沿论文,引起了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从第四辑开始,交由我社出版。内容包括“文献研究”“语言文字研究”“文学研究”“经学研究”“历史研究”,涵盖了元代文献研究的几大热门领域,汇集了近期该领域一线学者和新
矿山设计(高职)
本书作为荆楚文库中的一本,收录皮高品先生1949年的著述,包括《中国十进制分类法及索引》和两篇论文:《经书分类的研究》《中国语言文字学书籍分类的研究》。《中国十进制分类法及索引》是一部根据中国学术特点而编成的著作,结构较完整,便于类分中外图书的分类法,有1000多页的图书馆应用工具书,也被后世称为皮氏分类法。另两篇论文
本书以信息加工理论为指导,以体现信息素养框架体系中信息行为即为一个信息处理过程的学术理念。全书共十章,主要包括信息检索概论、工具资源和信息利用三部分。每章设习题、案例分析、拓展阅读。通过习题,检测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通过案例分析,使学习者在具体案例中学会把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转换成程序性知识,最终转变为策略和策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