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河北省暴雨洪涝历史灾情,分析河北省最主要、风险最高的山区洪水、城市内涝两类暴雨洪涝特征,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山洪灾害风险评估、城市内涝风险评估全方位解析河北省暴雨洪涝灾害,提出河北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防控措施建议。
地表太阳辐射是地球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驱动着大气、陆地和海洋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高精度的辐射数据是陆面和大气模型模拟的重要输入参数。本书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多层感知机模型,获取静止气象卫星影像中的云空间分布模式,建立了瞬时地表太阳辐射估算模型,并构建了同步获取地表总辐射和地表散射辐射的迁移应用方案;在此基础上,生产了20
本书以综合气象观测业务质量提升为主线,包含观测网布局、观测数据质量评估、观测网运行质量、观测质量业务能力以及观测质量改进共五章,评估设备种类包含除卫星气象观测外的全国业务运行的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网、风廓线雷达观测网、探空观测网、GNSS/MET观测网、雷电观测网、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网、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网和大气成分观测网
本书梳理了北京国家基本气象站300年的气象观测历史,以时间为脉络,从北京国家基本气象站的前世——北京古观象台讲起,细数了百年观测的开端、中国气象科学事业的起点、首都气象事业的恢复调整、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并重点介绍了目前我国存档的北京地区最完整、年代最长的气象观测记录——《晴雨录》这一研究
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瓦里关山的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是世界气象组织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大陆型全球基准站和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其观测数据代表欧亚大陆大气化学本底值,在大气化学过程的科学研究、气候变化评估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书收录了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老一辈建设者的回忆文章、媒体刊发新闻作品、大
ArcGIS是美国ERSI公司推出的一种GIS软件平台,目前已成为众多GIS软件平台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处理功能是其他同类软件无法比拟的,被广泛应用在测绘、城乡规划、灾害监测、环境保护等众多学科和领域。其在气象领域也同样被广泛应用于气象数据管理、数据可视化、气候资源区划、气象灾害监测与评估等诸多方面。为
全书回顾2000—2020年国家气象中心的发展路程,走出了一条天气预报业务专业化、精细化、智能化发展之路,建立起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体系,有力推进气象预报向灾害风险与影响方向深化发展,加快建设了全球监测、预报、服务业务,跨入世界气象中心行列。这20年,我们还建立起自主可控的全球区域一体化数值天气预报完整业务技术体系(GRA
要建成气象强国,关键是人才。我国与国际气象强国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差距,我们还很缺乏像罗斯贝这样的世界级气象学家;我国在气象方面的高水平创新成果还不够多;新时代更凸显了我国自主培养高水平人才的极端重要性。如何更快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气象人才,以适应建设气象强国的迫切需要?本书对大气科学人才问题进行了多方面深入探讨,
本书属“漫读科学”盘配书系列。本书稿围绕“空气”这一日常却又极其重要的物质展开,介绍了科学家揭秘空气的历史和空气在呼吸等过程中的作用。还介绍了人体呼吸系统、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的影响,以及日常生活中净化空气的方法。
现代天气预报以气象观测为起点和基础,气象观测仪器集中布设在气象台站内,气象台站是进行气象观测的基本机构。如今我国建立了覆盖天地空的综合立体观测体系,精密监测大气运动,为精准预报天气变化,精细服务国计民生奠定基础。本书将75年来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发展历史以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