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坡情况平均沿岸流速度剖面具有与陡坡情况平均沿岸流速度剖面不同的分布特征。 ★1∶100坡度情况下线性不稳定特征同时存在前剪切和后剪切两个模式。 ★1∶40坡度情况下线性不稳定特征只存在后剪切不稳定模式。
本书将珊瑚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介绍,包括珊瑚礁的基本概念、珊瑚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地质、地貌、发育演化、环境记录、白化与生态修复、地下水资源、经济价值评估与保护管理、监测技术、岛礁工程、钙质砂的岩土力学性能等诸多方面。本书是50多位科技工作者在过去20多年的研究过程中,对国内外珊瑚礁文献进行整理和综述的
《中国大洋海底地理实体名录2017》一书收录了截至2017年底得到国际地名委员会核准的49个海底地理实体,以及我国开展过调查但已被命名的18个海底地理实体,并参照海底地理实体命名的技术要求对我国已经发现的42个海底热液区的名称进行了规范化处理和收录。此外,还收录了227个规范性地名,并将其他单位编制提交SCUFN核准
《三维非结构波流耦合数值模型应用研究》在非结构有限体积数值模型基础上,通过耦合非结构波浪数值模型,建立了非结构波流完全耦合数值模型,并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一系列验证,利用建立的模型开展了渤海环流及影响因素、渤海海峡溢油及大伙房水库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等应用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波流相互作用过程对水动力、水环境模拟结果的影
《海岸系统动力学》一书系统阐述了海岸水体运动与海岸地形地貌之间的动力相互作用机制及平衡过程,这些相互作用影响控制着整个海岸系统对外部动力环境改变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特别指出海岸地形地貌不只是被动地响应波浪和海流作用,海岸水体运动与海岸地貌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非线性反馈机制导致了海岸地形地貌演变的时空复杂性。
本书主要讲述了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勘查方法与技术,是对当前洋中脊硫化物勘查方法与技术的**成果的介绍和总结。对洋中脊热液系统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从热液羽状流、地球物理、地形地貌、地质、地球化学和生物等方面介绍了洋中脊多金属硫化物找矿标志;有针对性地从羽状流探测、地球物理探测、地质取样、深海潜器探测和海底长期观测
本书系统总结和介绍了江苏省近年来综合利用多源遥感技术、潮汐数值模拟技术、潮汐调和计算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开展沿海大陆岸线岸滩冲淤动态变化遥感监测的学术成果。全书共10章,主要分为技术方法和应用两部分。技术方法部分重点介绍了对不同海岸类型的海岸线进行遥感提取与推算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岸线岸滩动态变化的分析方法;应用部
冲绳海槽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沉积环境使其成为研究东海陆源沉积物源汇过程和海陆相互作用的一个天然实验室。本书以元素地球化学为主要手段,结合粘土矿物及Sr-Nd同位素等方法,研究长江口(CM97孔)、冲绳海槽中部(DGKS9604孔)以及南部沉积(ODP1202B孔)等钻孔沉积物的沉积学与地球化学组成变化规律,探讨晚第四纪(近
本书共分四章,简要说明了风暴潮灾害成因和预警报发布情况,警戒潮位的定义和分级情况,通过图、表分省展示了新四色警戒潮位值,并介绍了警戒潮位现场标志物设置现状。可为准确发布风暴潮灾害预警信息和有效指导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辽宁省海岸带资源承载力与环境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