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研究》为课题,在明晰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关系,找出了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本书从用户生成内容的新型网络环境入手,侧重介绍网络信息的模式识别及可信测度的新技术、新方法。与传统网络环境相比,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网络信息具有多源异构、异质关联及层次嵌套等特点。本书从以下方面展开介绍:网络信息的主题挖掘及关联挖掘;网络信息的概率性可信测度及语义性可信测度。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研究成果。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中华图书馆协会(19251948年)的历史,包括中华图书馆协会的成立及背景,中华图书馆协会的宗旨、会员和组织机构,发展时期的中华图书馆协会,非常时期的中华图书馆协会,学术年会、国际交流与编辑出版等内容,书后附有中华图书馆协会大事记、组织大纲、组织机构及执行部细则等。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中国藏书的发展历史、四大藏书体系、藏书征集方法、藏书的流通与使用、读书古训、读书典故、读书精神、读书方法。
本书将中国典籍按照思想与哲学、宗教与历史、文学与艺术、社会与教育、经济与法律、科学与技术分为六大类,追述各领域文献藉由翻译西传的历史,描述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初识、相遇、碰撞与交融。每个大类在综观历史的基础上,就相对有影响的典籍进行个案研究。
"中国古籍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一笔极可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珍视、了解、继承。 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众文化生活品质,李致忠先生在国图公开课活动中开展了的关于中国古籍的专题讲座。讲稿经整理润色后,形成《中国古籍十二讲》。首讲中国书籍的起源及装帧形制的演变;第二至十一讲,以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
本书是关于目录、版本、校勘等中国传统学问的论文集。所编选的文章多从传世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挖掘材料,使用以考据为主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考订史实,证明新见。编者力图通过此书继承、恢复我国传统版本目录之学。
《明清江苏藏书家刻书成就和特征研究》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明清江苏藏书家的刻书作为切入点,把江苏藏书家与刻书二者结合起来,重新审视作为清代封建社会重要的文化活动的刻书,其刻书基本情况,刻书缘起、刻书目的、明清江苏藏书家刻书特点,与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以及藏书家刻书的深刻影响及刻书的巨大贡献、刻书的流传。藏书家所刻
本书共五册,收录宋元版书三百余部,依经、史、子、集排序,每篇均有著者、刻书缘起、出版机构、书籍流转及递修过程的考定,并附彩色图版,与文字互相印证。涉及的收藏人物均有相关介绍,存在学术争议的书目则另附专论、专考详辨。全四色印刷,便于阅读使用。
改革中的中国天然气市场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