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昭林主编的《实用传播学(第2版)》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书共分11章,包括传播与传播学、传播过程与系统结构、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传播媒介、传播受众、传播效果、大众传播与分众传播、传播调研方法、跨文化传播、整合营销传播、传播法规与职业道德。本书的每一章分为四部分,**部分基础知识回答“是什么”,第二部分相关
《传播学(第三版)》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指定用书。 全书从传播学的产生、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纵向展示了传播学的学科概貌,从传播者、受众、信息、符号、媒介、传播谋略、传播技巧、传播环境、传播效果等方面横向阐述了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大众传播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的目的不只在于解释这个传媒世界,更在于改造这个传媒世界。大众传播学的学习难点是:传播本身是一个充满变量的动态体系,又是整个社会体系运转链条上的一环。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不仅需要充分的理论准备,更需要密切注视这个变动世界的眼光。显然,这样的学科如果只靠传统
《时间的节点传播研究杂集》是作者的一些调查论文,在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新闻传播、传媒研究的学术和专业文章,及对一些艺术方面的感悟。其中是一些近年在报刊上发表的传媒研究文章,涉及新闻报道、网络传播、传媒观察等方面,汇集了作者近年的研究成果,可供专业工作者、新闻院校专业学生,以及其他有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新传媒(2015年·第1期)》分为如下几部分:焦点话题、新媒体前沿、广播电视前沿、新闻与传播研究、视觉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媒体创意与策划、读书乐园、封面人物介绍,内容包括:“互联网+”与媒体应对;纸媒公众号的传播模式及价值探析;从“芒果TV”独播看湖南广电媒介融合趋势;民国时期天津青年会电台的办台特色探析;试析视
伊尼斯临终前出版的另一杰作,读者可以放飞无限的遐想;阐述两大主题: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分析了美帝国主义的根源、特征与危害,旗帜鲜明,鞭辟入里,令人振聋发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哈罗德·伊尼斯(HaroldInnis,1894-1952),加拿大经济史家、传播学家,加拿大传播学派及媒介环境学派的奠基人,和马歇尔·麦
本书的作者霍夫兰的研究大致可以分类为传播者、传播讯息、阅听人以及阅听人的反应四个方面。在传播者方面,研究发现阅听人认为可信度低的消息来源较偏颇和不正常,但是,可信度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失,因为阅听人已经忘记了来源的身份,除非其身份再次被强调。就整体而言,态度的改变多是短期的效果。态度不难在接受信息后立即改变,但是,
本书中主要是霍夫兰对传播与说服、说服能力与说服方法的研究,为传播学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霍夫兰对传播学最突出的贡献,一是将心理实验方法引入传播学研究;二是通过研究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对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起到了很大作用。霍夫兰的研究在传播学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研究焦点不在大众传播,但其发
该书为传媒领域专业研究人员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集。文章由传媒研究、传播研究、教育研究、文化研究、企业研究、综合研究、青年文学、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等专题组成,内容涵盖传媒领域各个方面,并能结合当今热点话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书从那些被有意收编或无意误读的“灰色地带”入手,结合新发现的材料和语境,重新诠释传播学经典文本,以颠覆传播学术史主流叙事的霸权,寻找新的视角,解放传播研究的想象力。全书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重写传播学术思想史,在对拉斯维尔、哥伦比亚学派、芝加哥学派、中国传播研究的史前史、批判学派的失踪、本土化话语等问题的研究上,均推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