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微茶座》源自作者在新浪、腾讯微博“新闻学生茶座”中的就业篇、见习篇、学习篇、伦理篇四个系列的百篇微文,以及博友的互动点评。作者简介、前言、后记都未超过140字。几位博友的序言也控制在私信的字数范围内,并通过私信发来,是名副其实的全微博作品集。《新闻微茶座》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发行。
《梁衡新闻200句》将梁衡新闻语录分篇而论,这些语录连缀起来就是一本本简明扼要的新闻教材。
《新世纪的探索(李良荣新世纪新闻学研究文集)/当代中国新闻学文库》这本书是当前新闻学的主要新问题就是互联网带来的新变化。互联网是人类即文字、印刷、电报的发明和应用后的第四次传播革命。互联网正在重塑世界,重塑传媒业。互联网的影响、效应之大、之远、之深都超乎我们的想象。新形势令人深思,新问题层出不穷,都需要我们去深入探究,
作为业界权威的考研辅导机构,跨考教育考研研究院整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和优势,汇聚新闻传播学领域专家智慧,邀请高分考生参与,为考生倾力打造了这一本权威实用的新闻与传播硕士(MJC)复习指导书和真题详解,涵盖重要知识点笔记、真题解析、热点专题、全真试题分析等考研核心内容,为考生指点迷津。《跨考专业课书系·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
《早期与晚清政府:近代转型视野中报纸与官吏关系的考察》以早期《申报》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为考察视角,从《申报》创办伊始就经历的查禁风波人手,通过典型案例重新解读《申报》的历史面貌和风格特征,展现报纸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种种冲突,对《申报》商业性报纸的定位作新的评价。《申报》在对湖丝案、徐壬癸案的报道中批评了官吏的审讯方式,引起
笔者力图跳出就新闻谈新闻的研究路数,把公共新闻运动置于宏阔的视野之中。公共新闻运动既是一场新闻改革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民主运动,但我国学者对公共新闻运动的介绍和研究大多着眼于新闻业务层面,一般不涉及对民主政治的探讨。由于政治与传播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美国的公共新闻运动》将把新闻学的方法和政治学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展开
《当代新闻与传播学系列教材:新闻写作学(第4版)》由总论和分论组成。总论阐述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报道内容的价值取向和新闻写作的思维特征与运用;继而阐述新闻写作的形式新闻语言和新闻体裁。分论按常规新闻体裁和报道方式分述,分为消息、通讯、特写、专访、现场短新闻、深度报道和散文式新闻。全书以报刊新闻为主,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财政新闻的价值特性及其特有的规律,介绍了新闻价值的判断及如何寻找、发掘新闻线索。
《中国传媒市场研究:理论与实践》分为两篇,上篇是中国传媒市场理论研究,分析了从1980-2010年传媒经济研究的现状及特点,阐述了传媒市场的概念及我国传媒市场化历程、现状和动因做出追寻等相关内容;下篇是中国传媒市场实践研究(2005-2010)。
邱沛篁、吴建、陈祖继主编的《四川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论》共五篇,第一篇介绍1949年以前的四川新闻教育,全面系统地回顾了1949年以前四川省新闻教育的情况;第二篇介绍改革开放后四川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概况,具体、详细地介绍了四川省各高校新闻院系的基本情况,展现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四川省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