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洛阳市委党校和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编写,全书由主报告、专题篇、区域篇、案例篇和大事记五部分组成,汇集了洛阳市委党校、洛阳市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较为全面地总结了2018年洛阳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发展思路和主要成果,分析了洛阳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为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
本书对黔南州文化发展的趋势做了积极探索;从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角度出发,深挖黔南文化资源,从民族文化、非遗文化、文化品牌等多个侧面进行深入研究;对黔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产业化、茶文化、文产企业、“文军”扶贫实践、新时代贵州精神的黔南实践、“好花红”文化品牌、“中国天眼”契机下的科普小镇发展,从学理和工作实践的视野进行了研究
本书试图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从中国与世界两个坐标,梳理和整合景德镇瓷器及其生产体系,古窑址、古作坊、古街巷、古建筑、古码头等遗存,以及典籍、诗词、习俗、宗祠等研究成果。并尝试采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融通、解码、提升,消除误读和讹传,充分挖掘和提炼其中的文化脉络与发展规律,特别是挖掘瓷器背后复杂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因素。将
不同于人类学婉转铺陈的田野叙事,经济学田野工作是手捧浓缩研究设计的家户问卷与“根”百姓短促而纯净地一同做语言的“舞者”,数据是直击正题的量化的故事,结论是基于行为和理论逻辑及数学思维对故事的洗炼分离筛选。倘若使用外部数据做条分缕析统计运算,也流溢遍布着田野观察的目光和足迹。 《西北乡村金融田野调查2003-2018》
武陵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发展困境及对策研究
本书共四章,包括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活动、四川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外语经济学视角下的四川非遗文化外译策略等内容。
这是一本成长之书。一家名为大树空间的郑州书店,五年间行走于河南各地,以大树探险家大树归乡的名义,寻找好吃的美食、好玩的美景,同时把民间的非遗物产带给城里人,由此把城市与乡村紧密地连在一起。而在近百场大树读书会上,作家与读者面对面,分享着文学的盛宴……这本书里,字里行间印满了大树空间坚定又沉着
本书收录记载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前三明市非遗的141个项目、52位传承人和全市非遗的重大活动,并配以相应图照,希翼实现提供较为全面的存史、资政的借鉴资料的作用。
随着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积淀日益深厚,研究也从"开疆破土"步入"精雕细琢"阶段,微观探究、再阐释和历史钩沉是当下研究呈现的特征。刊物常设的"民国文学研究"、"'大文学'研究"、"文学档案"等栏目,强化文学与历史的对话、文学史细节的钩沉与再阐释,坚持数年,稿源丰盛且质量不断提升,体现出刊物与学界的良性互动。 关注文学史建
本书共八章,主要内括:闻说东夷有圣人、历经考验的舜、摄政时期的舜、远古发明创造的人格化代表、尧舜吾君民·勋业垂万年、皇皇大舜·合尧玄德、活跃在济南周围的虞舜后裔、茫茫舜迹在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