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8~2019)》遴选了30个在各门类具有引领意义的文化品牌。这些入选的年度文化品牌是依据经济体量、年度业绩、业界声誉、社会影响、品牌价值的总原则,经传媒举荐、团队调研、专家评审、网络投票、公示反馈等环节遴选出来的。《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9)》通过对中国文化品牌的入选推荐,旨在培养民
报告的正文共计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为“政策研究”篇,录入了“文化产业促进政策比较研究”、“安全视角下国际文化贸易格局与中国文化产业地缘战略研究”、“国家创新战略的文化支撑研究”、“基于政府公开数据的京津冀文化产业带布局研究”,以突出体现我们编写这部报告的主要目的之一,期望通过高端人才的思想和观点,探索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
本书包括文学档案、“大文学”视野、民国文学研究、共和国文学研究、港澳台文学研究、著述·综述等栏目,收录《何其芳与祝世德交往初考》《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的时空机制》《闻一多与西南联大的朗诵诗运动》等文章。
在文化和旅游部文化科技司的推动下,本书编委会编写了《中国文化创新报告(2018)》。本报告围绕文化创新这一重大问题,集中了国内数十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反映了新时代文化科技融合、虚拟文化空间营造、互联网时代文化服务升级、文化大数据与国家安全、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化发展、公共文化云、文化创新立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文
本著紧扣中华文化复兴这个时代话题,从艺术如何为中华文化复兴发挥积极建设作用这个角度,展开问题,深入辨析,通过历史透视,文化对比和辩证分析,试图寻求中华艺术自身的独特的文化建构路径和艺术参与中华文化复兴的建构路径。文化建构是系统工程,中华文化复兴涉及中华政治、外交、经济、法律、哲学、宗教、道德及科学文化的全面繁荣和共同振
艺术可以是宏观概念也可以是个体现象,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形体的组合过程、生物的生命过程、故事的发展过程)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现象进行感知、意识、思维、操作、表达等活动的过程。其表达形式包括语言、声音、文字、绘画、眼神、呼吸、肢体等。
该丛书紧扣十九大报告精神,深入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对于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和坚定四个自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该丛书注重政治性、学术性与可读性的统一,体现了一定前瞻性、创新性与实践性。
老皮书,主编单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民族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更名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划分出文化开发研究中心,王亚南。王亚南主编的三本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报告》《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均为文化蓝皮书,擅长数据分
老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9)》沿袭以往皮书范式,其中包含原省域城乡、城镇、乡村、中心城市四卷文化消费景气评价结果。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历经数年,研制推出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评价体系及各地文化消费需求景气指数排行榜,以广大城乡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景气状况的硬指标,来衡量和评价各地文化建设和文
老皮书,主编单位为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开发研究中心,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民族艺术研究中心,2000年更名为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002年划分出文化开发研究中心,主编王亚南。王亚南主编的三本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检测报告》《中国公共文化投入增长测评报告》均为文化蓝皮书,擅长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