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献是记载以正义和秩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现象的有机系统,包括载体、文字和知识三大系统,其本质是法律现象所包含的法律信息和资源,亦是解决所有理论法律问题和实务法律问题的基础。随着法律文献数量的增长,法律文献学逐渐生成。《中国法律文献学概论》主要对法律文献学研究历史、相关范畴、学科属性,法律文献的载体、分类、翻译、整理、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刘季平同志110周年诞辰。刘季平同志于1973年11月至1981年2月任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馆长。在此期间,刘季平同志为改变国家图书馆和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落后面貌,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尤其是在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筹组、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中国古籍善本书
《泛在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研究》由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3262018T19)。《泛在环境下高校智慧图书馆研究》从智慧地球、智慧城市和智慧校园出发,层层深入,进而引出关于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对智慧图书馆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对智慧图书馆的核心要素——馆员、资源、服务、技术
本书从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等多个维度,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国家图书馆进行研究和比较,分析它们在历史传承、职能发展、组织管理、社会作用等方面的共性与规律,并以此为借鉴,对中国国家图书馆未来发展的目标方向、思路原则及重点任务等提出规划建议。
引言在中国古代,虽然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同被正统文人拒于文学殿堂之外,受到主流社会的歧视和排斥,但细加辨别,两者的生存处境还是有所不同。这正如半个多世纪前一位学人所概括的:就唱曲与小说两者来看,在以往一般人的观念中,似乎觉得戏曲的价值,还比小说为高。森《中国戏曲观念之改变与戏曲学之进步》,《文史杂志》4卷11、12期合
《世界绝美图书馆》中那些精心打造的公共空间,其实既不是魔法学院,也不是举办舞会的宴会厅,而是让人静下心来阅读,徜徉于知识海洋的图书馆。其中有些图书馆的历史比一个国家还要早,珍藏保存着世界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和宗教瑰宝。有些图书馆汇集了世界知名设计师的建筑设计,从采光、分区、阅览体验等多方考虑,让人和书达到和谐的平衡。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情报服务与发展研究》实地研究了大学图书馆用户知识消费观和获取知识方式发生的变化,将图书馆发展与新时代网络技术新功能紧密结合,根据高校图书馆读者的需求变化,阐述“高校图书馆智能化网络服务模式”的构建和功效。通过对兰州城
为系统总结我国十二五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成就、经验和特点,并对十三五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进行展望与前瞻性思考,国家图书馆组织各系统、各地区图书馆界实践者和专家学者,联合编纂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十二五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卷》。全书分为综述、行业发展报告、地区实践报告、教育与研究报告、附录五部
本书为《历史文献论坛》(第三辑),版块延续*、二辑文献版本书评序跋出版综述等栏目。收录了有关文献研究理论探讨、文史典籍考证校雠、书籍史研究,图书馆等藏书机构的特色馆藏、珍贵典籍介绍的文稿和历史文献整理与出版研究领域学术动态等方面的文章,以及历史文献影印图书的序跋、书评等相关文章。作者均为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和古典文献研究
本书为2018年川渝高校情报工作研究会第二十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收录了四川省与重庆市29所高校图书馆同仁的70篇论文,反映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在管理、资源、服务、阅读推广等各项业务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实践经验以及创新模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