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图典(2016—2020)》收录了第七批、第八批南宁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约62个项目,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介绍项目的简要情况,展现2016—2020年以来南宁市非遗工作成效、展示南宁市“新晋”非遗项目风采,凸显其内涵、精髓,进而推动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作品为“南宁系列非遗图典”之一,系《南
本书为非虚构类城市历史文化读物,延续作者婴父已成系列的城市文化读本作品,为读者梳理郑州这座古老的年轻省会城市的一段峥嵘岁月。每个城市的生成、发展和兴盛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特色、外部需求和动力机制。本书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描述郑州市20世纪中期的历史状况,特别是展示新郑州面对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最终成为共和国中部地区中
梧州市藤县素有“龙母故里,狮王之乡”之称。该书主要介绍了梧州市藤县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俗等非遗类别。全书项目名录按照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县级的顺序排列。全书中英双语撰写,图文并茂,文字生动,富有文学性,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历史资料。属于传统音乐类别的
本书从复杂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出发,认为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一个动态发展的生命有机体,具有适应性修复、适应性治理和适应性循环等复杂系统特征。进而基于鼓浪屿百年生成史和遗产保护发展史,观察和研究鼓浪屿在复杂社会生态系统中的适应性发展。同时构建了世界文化遗产地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鼓浪屿的社会生态治理和讨论当中
佛山市博物馆于2017年底启动“佛山传统文化符号数据库”建设工作。本卷是数据库一期项目的成果,包括“传统建筑”“传统建筑构件与装饰”两部分,内容包含庙宇、塔、牌坊、祠堂、民居、骑楼、亭、桥等各类佛山代表性传统建筑,以及屋脊、瓦当与滴水、山墙、门、窗、栏杆等传统建筑构件及装饰共115个元素,每个元素均形成彩绘图和线描图,
《深圳文化发展报告》(2024)由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编撰。包括总报告、文旅产业报告、城市文化空间、文化软实力、文化机制建设、福田公共文化研究等栏目,较为全面系统地回顾、总结2023年深圳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与主要成果,简要分析深圳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开辟了区级专栏,较为扎实地体现福田区在公共文化事业上的建设成就。同时
本书是一本记录黔东南地方文化的文集,主要介绍了黔东南地区的历史人物故事、遗迹和当地的特色文化,如古法造纸、青白茶,以及蕴含浓厚民族风情的葡萄节、桃花节。
本书分报告篇、案例篇,以及对优秀案例进行集中展示的附录部分,是关于广东省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领域的探索经验及案例展示。本书通过翔实的调研数据和有针对性的分析,全面反映了广东省公共文化新空间的建设发展历程、服务网络及规模、建设保障条件、服务开展情况等,并总结其整体建设特征;分析了23个具有代表性的广东省公共文化新空
本书依托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区域秦岭演艺文化历史与现状发展研究”项目,站在人文视野高度,基于大秦岭历史、地理、文化的视角,涉及大秦岭所在的江淮、荆楚、河洛、关中、巴蜀、陇右、河湟等空间区域,从大秦岭演艺文化切入,采用理论分析法、田野调查法、人文资源调查法、历史典籍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等研究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大秦岭演艺
《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2024)》全书共四篇,35万字左右,主要包括文化产业总报告篇、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文经济实践探索篇、文化消费篇、长三角数字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篇。总报告部分主要对长三角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与文化产业、人文经济与长三角城市群等进行总体概述。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文经济实践探索篇,主要是人文经济案例库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