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礼立院士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是我国防灾工程和安全工程研究工作的重要开拓者。迄今为止,谢礼立院士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400余篇学术论文,研究方向涉及“强震观测及数据处理”、“强地震动数值模拟及特征分析”、“强地震动对结构的破坏作用及其排序”、“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城市综合防震减灾理论和决策分析
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及结构抗震输入近场地震动模拟研究
本书从工程地震输入的服务对象或需求出发,系统研究并搭建了从传统宏观抗震设防到性态地震工程直至韧性提升的多层次工程地震动输入选取体系,以地震动参数匹配为核心问题,循序渐进将的研究成果展现给读者,这种研究思路无疑是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性的。本书研究内容颇具特色,从地震工程的角度强调了现有强震动记录的科学使用,澄清了一些工程及研
本书介绍多维多参量重磁及其梯度数据勘探技术的发展,分析多维多参量重磁及其梯度的优势,针对重磁及其梯度数据的分布特征,研发该类数据处理与反演的新方法,重点阐述方法的原理、应用效果等,并讨论了方法发展的趋势。本书由“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项目《典型覆盖区航空地球物理技术示范与处理解释软件平台开发》下设课题《空-地-井
本书作者从龟裂自然现象的形成机理入手,提出了以地球资深热平衡为驱动的地球演化新说——地球大龟裂。
《河南北部平原地裂缝活动规律及形成机理研究》是在河南北部平原地裂缝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域内地裂缝整体发育状况、展布特征、灾害特征进行分析,查明地裂缝的分布、规模、发生时间、发育特征:分析了该地区地裂缝的孕裂环境和启裂条件,就启裂的力源、强度、过程、机理及模式等问题展开分析地裂缝成因。结合槽探等方法对典型地域性的地裂缝成
本书系统总结了济阳坳陷近十年来的高精度石油勘探地震采集方法,内容包括精细的近地表结构调查技术、基于地质目标的高精度观测系统设计与评价技术、高精度地震测量方法、宽频精准地震激发技术、宽方位高精度地震接收技术以及地震资料采集现场质量监控方法。本书按照地震资料采集的工序流程,详细阐述了关键工序的技术方法,相信对济阳坳陷油气勘
本书是作者20世纪60年代以来从事地震成因和地震预报研究工作的总结。书中介绍了地壳内应力积累单元与应力调整单元组合形成震源的组合模式;介绍了活动断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即立交模式;以反映外因、前兆现震源三者之间联系的短临预报调制模式。此外,作者还应用现代统计学的概念对复杂的系统进行了讨论,根据地震预报的需要从物理角度讨论了
本书在总结国内外地应力测试方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ASR地应力测试方法的理论基础、测试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流程,开展了影响ASR法测试结果可靠性的岩石非弹性应变恢复柔量和岩石热膨胀系数实验研究,并结合ASR法在汶川地震科学钻孔、塔里木深层致密气、松科二井和冀东干热岩钻孔地应力测量应用实例,分析了ASR地应力测试
《地震资料地质解释实践教学指导书》是地震资料地质解释理论课程的配套教材,根据油田实际资料编写,旨在通过实例研究让学生接受地震资料解释研究的系统训练。 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的部分为实例工区的基本概况介绍,对实践工区的地质情况进行要具体介绍;第二部分为基本数据加载及显示的操作,指导读者通过Petrel软件进行具体的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