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编撰的第15部“气候变化绿皮书”,本书聚焦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从不同侧面展现我国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政策和行动,对关心气候变化、“双碳”目标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各级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大专院校教师和
地球的公转,使得我们有了季节的往复;地球的自转,使得我们有了昼夜的交替。在每一个晨昏、昼夜、旦夕、早晚,在每一次阴晴,每一轮朔望,在每一个朝朝暮暮,在每一个春宵夏晌,在一日、一旬、一月的光阴流转中,我们走过时间。划分时间的自然序列,经过社会文化的筛选,千淘万滤,最终形成了严谨的二十四节气体系。节气神,不是真的神灵,所谓
本书共分四章,分别从大气圈(气温、降水、极端气候事件指数、天气现象)、冰雪圈(冰川、积雪、冻土)和陆面生态(地温、湖泊、植被、生态气候)等方面揭示了20世纪中叶以来西藏自治区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可为政府有效制定气候变化政策、提升气候变化业务能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提供科学依据。
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英语是地理信息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汇编了国外地理信息科学相关的经典教材,深入浅出地介绍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包含地理信息系统简介、坐标系统、空间数据显示、遥感简介等内容。每章均配有英文原文、译文及需要掌握的重点专业词汇,并在书后附有专业词汇总结,为学生专业基础词汇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书研究了国家地质数据库体系框架,汇编了我国地质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标准成果,建立了地质调查数据汇聚和建库技术流程,开发了面向资源环境应用的地质本底数据“一张图”整合技术,研制了传统填图与数字填图不同格式数据库的整合方案和软件工具,探讨了多专业异构数据整合与云平台共享应用问题,调研了地质调查数据处理软件研发现状并给出了工
地理空间场景的语义分类在资源管理、环境治理、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书围绕地理空间场景语义分类理论、方法与应用,系统展开对地理空间场景的概念与特点、语义分类关键技术与方法及发展与应用前景的论述。本书致力于系统全面地解释地理空间场景语义分类相关理论与技术,内容丰富广泛,涵盖经典的空间场景相似性理论与相似度计算方
移动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从静态走向动态环境的重大发展,通过综合运用各类移动定位技术(如GNSS室外定位、WiFi室内定位等)、便携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信息处理能力,使得移动地理信息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动态地理信息,在现在及未来发挥出巨大的潜力。“移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从介绍湿地的基础知识开始,论述安徽湿地的分类原则、分类依据、分类系统、主要湿地类型的特征及其分布,以及安徽湿地植物的种类组成。在此基础上,分析安徽湿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保护管理成效。
本书通过对赋矿围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以及脉石矿物的流体包裹体、C-H-O-S稳定同位素、Re-Os同位素测年以及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系统总结了大王山矿床成岩成矿时代、岩浆演化过程,并结合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建立了钨钼多金属矿的成矿模型。
浙江省经济发达,工程建设活跃。衢州市地处金衢盆地西侧,多山地丘陵,由梅汛期强降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十分严重。为响应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和地质灾害“整体智治”三年行动等要求,在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的总体部署下,衢州市柯城区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柯城区开展小流域地质灾害综合风险预警与管控示范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