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书收录的是作者于2021年和2022年通过公众号和微信群向大学生推送的文章、以及为大学生做的解答。本书围绕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展开,包括与大学生交流大学里一定要打牢自己的思想基础,在大学里不只是学习知识,更要懂得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一定要把爱国放在第一位。在疫情期间,告诉学生,人的成功在于占有了多少“剩余
本书由“《指南》简介与使用说明”、“社会学类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教学原则与总体策略”“社会学类课程思政的维度体系与内涵诠释”“社会学二级学科主干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指南”,以及“社会学类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原则、标准与操作策略”、“社会学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等几个部分组成,构建了一整套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做到从理论到实践
本书梳理东南大学建校以来学校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列举1952年至2023年学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的科研成果,以及各时期主要科研基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获资助项目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等数据,记录东大科学研究的历史和成就。
本书是一本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校教育管理方面研究方面的书籍,内容根据新时代高校教育管理的特点,紧贴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理念,对高校学生的高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论述,从理论基础到培养实践构成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通过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能力的培养,论述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然后本书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本书深度研究数字化时代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全书分八章,包括高校校园文化概述、网络环境特点、建设理论框架、策略与案例研究、评估与改进、多元文化融合及结论展望。全书首先解析文化内涵与历史演变,突出其对社会与个体价值传承的重要性,其次探讨网络环境对校园文化的影响与虚实融合特征,提出建设理论框架,强调跨学科视角的探索和创新策略
本书论述了尊经书院的创始、张之洞为尊经书院所做的贡献、从王闿运掌教书院到伍肇龄掌教书院所经历的学术思想风格上的变化及其不同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着重论述了维新运动以来尊经书院以及蜀学的发展与衰败。作者认为,尊经书院建院二十七八年间,造就了众多人才,承载了四川近代历史的诸多荣耀,是近代四川地方文化的象征和典范,对中国近代社会
福州大学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始于2016年。2016年,《陶瓷工艺学》《孙子兵法鉴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一批课程开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教学中融入文化传承、价值塑造、心理育人等思政元素。2018年,学校在福大政1号文《福州大学关于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强化课程的价值引领和文化育人功能”
本书以中国一所民办高校1983名本科生为对象进行了定量研究,调查了这些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特点和不同人群的跨文化能力差异,研究了英语语言能力、国际经历、跨文化接触经历等因素与跨文化能力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提出了通过外语教育可以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的途径,为学生在国内和国外增加跨文化接触提供了路径,鼓励学生多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并
本书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安全形势,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目的、意义和安全防范的方式、方法。全书内容主要包校园安全概述、生命安全、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出行安全、火灾逃生安全、电信网络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自然灾害安全、心理健康安全、和谐校园建设等。本书旨在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和防范技能,增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学科调整与建设研究”成果,以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为时代背景,紧扣学科调整与建设这一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致力于阐明“双一流”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通过对高校学科调整与建设的历史与比较分析以及一流大学学科调整与建设的政策空间分析,着力探寻“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