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中德两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政策、典型模式和改革效果,系统地揭示了中德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全貌及基本特征,提出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本书研究视角新颖、资料详实,观点独到,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该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理论建构篇”,希望能够从理论层面对高职院校建立学分制制度提供指导。中篇为“制度、体制与机制设计篇”,主要从课程框架体系设计、学分制制度设计、教学运行组织体系变革、教学资源分配与使用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设计。下篇为操作策略篇,主要从实务与操作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部分实施学分制教
变更土地使用性质和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产生土地发展性利益。对土地发展性利益的分配及归属问题需要通过土地发展权的设置才能得到妥善解决。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进程推进,土地发展性利益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本书运用物权法理论,从物权的角度,探讨土地发展权问题,按照理论厘定、制度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制度设计思路和制度运行的
中德职教漫谈
本书对我国职业教育组织进行了深入研究,梳理我国职业教育史,并结合案例对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与特点及所处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并提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与思路。
梁泽洪主编的《出彩中职生(百分百教育理念下的学生成才故事)》,是陈登职校全体教师在“成才百分百”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相信学生都能成才发展,促进学生百分百成才的典型个案汇编,是顺德区梁泽洪校长工作室课题成果之一。这些成才案例中,有立志学技能自主选择职校,经过职校学习进入社会
《清末民初职业教育研究》主要探究了在清末民初这一中国社会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历史时期,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阐释了职业教育与实业教育的关系、职业教育思想的演变及其与职业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归纳总结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功能及其在晚清社会的地位。同时,对中国职业教育存在的局限和不足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中
《民国文献资料丛编:民国时期职业教育文献辑刊(套装共30册)》由浙江师范大学楼世洲教授主编,系统收录了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各种文献100余种,内容主要包括职业教育法令和政策,职业教育会议,统计调查资料,职业学校教师、课程、教材、设施,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教育理论,实业教育,女子职业教育等八个
河南省第三届职教专家论坛活动收集了河南省众多职业教育教学专家学者的办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终目的是为了科学认识并有效解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以促进职业学校与企业、职业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这些办学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不仅可以为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发挥
《中国职业教育:“双三元”职教模式理论探索与实践》结合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和英国“三明治”职业教育模式,全面探讨了职业教育发展理论。全书分两部分,第1部分介绍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涉及开展职业教育模式研究的必要性、职业教育的发展任务等内容;第二部分通过介绍职业教育的“案例”,使读者深入理解“双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