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第2版)》在保留第一版精华的同时,对教材体例、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和增补,如各章新增了许多小案例、例题、知识扩展和实践项目,使新版教材的结构更合理、更清晰,内容更完整、更实用,更易于阅读和教学。修订后的新版教材共6章,包括:信息资源管理基本概念、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信息资源过程管理、信息系统资源
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既是大众媒介发挥其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公共政策实现其对公共利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本质、促进其科学运行的重要保障,又是实现公众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权利的重要途径。本书以武汉市取缔“麻木”(三轮车)的政策过程为研究个案,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研究公共政策过程,以政治系统分析理论为框架,分别从政策输入、政
作为大众传播研究的分支,媒介研究的出发点是将大众媒介“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自己的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也以各种方式同社会其他意识和生产领域发生联系,是研究现代社会的性质、文化、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思维习惯等必不可少的资源……媒介研究并不主张从某个需要利用媒介的特殊利益集团的角度来测量使用效果,而是将媒介作为
信息政策研究是现代信息管理的政策需求。现代信息管理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文献的微观管理,也不再仅仅是技术内容的管理。它已经发展到了信息管理的新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信息的技术管理、经济管理和人文管理呈现集约化的趋势。其中,信息政策和法律是信息的人文管理的重要手段。政策和法律的应用改变了单纯依靠技术的简单管理模
本书在全面疏理科学信息交流理论流变的基础上,从数字科学信息交流的关键环节和要素,即数字科学信息的发布、组织与检索、保存与服务及技术保障机制入手,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基于数字出版的新型科学信息交流的特点、形式、过程、结构和功能。
本书从信息适应性的原理、机制与方法三个方面对信息适应性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首先分析了信息洪水问题和软件危机问题的内在原因,指出现有信息理论的不足,从定义、理论模型和实现机制的理论框架三个方面阐述了信息适应性的基本原理。然后从基于软件重用、机器学习、进化和复杂适应系统的信息适应性机制等四个层面介绍了信息适应性的实现机制和方
本书分为概述篇、基础篇、定性分析篇和定量分析篇,其中概述篇主要讲述信息、信息分析与科学管理的关系,以及信息分析人才队伍的建设问题;基础篇主要讲述预测与科学管理、预测与信息分析的相关理论;定性分析篇主要介绍定性分析预测的基本方法,包括比较法、市场调查预测法、专家评估法、主观概率法和交叉影响法;定量分析篇主要介绍定量分析预
本书涵盖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介绍了使用Visio2003绘制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图例的方法,提供了各种开发文档编写的规范示例,并展示了使用VisualFoxPro实现一个信息系统的全过程。
本书继承了很多传统传播学的理论基础,但目的不是对传统理论进行简单的诠释和印证,而是希望在传统理论的框架下研究网络传播的某些特性,进一步探索人类传播的某些共同规律,深化对传播的社会功能的认识。传统理论是我们研究的基础,但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束缚。 此外,网络传播的研究如果只局限于传播学的视野,那么在很多时候,只能触及某些表层
《公共信息资源的多元化管理》综合近年来电子政务,政府信息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等理论,从多学科视角对比政府信息资源管理与公共信息资源的内涵与外延,指出公共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时代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创新。通过对公共信息资源产权性质的界定及资源配置模式的分析,揭示了时下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的弊端,系统分析了公共信息资源的市场管理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