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行先生积几十年古籍善本研究的丰富经验、深厚功力和研究心得,精选最能代表各个历史时期、各个门类的珍稀古籍善本一百余种,以个案解析的方式,丝丝入扣地讲述古籍的真伪该如何鉴别,价值该如何判定,艺术美感该如何欣赏。不仅可使读者获取丰富的古籍善本收藏、鉴赏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解答了收藏爱好者们在日常的鉴定与赏析中所遇到的疑难问
蒋伯潜《校雠目录学纂要》是一本校雠学、目录学的入门读物。校雠、目录今人多分为两门,但由于作者秉持广义的校雠学观念,所以该书将二者合为一编。书中介绍校雠目录学自汉代至近现代的发展历史,以及主要目录类型,并详细介绍了校雠目录学的工作步骤,次序井然,叙述简明,非常便于一般读者学习校雠目录学知识参考使用,而且对一些重要问题,作
《涟漪亭稿》十卷,有嘉靖十五年刻本,今藏于微州历史博物馆,为海内孤本,明清以来少有离目者,目录著作,多误记其卷数,甚者以为此书不传,其内容为整理者亲自去微州历史博物馆抄录而来。书稿包括嘉靖十五年刻本《连漪亭稿》十卷和辑校者搜集的《涟漪亭佚文》二卷(一部分是奏疏、政论及方志、碑铭、族谱所载的应酬文字,一部分是《河间府志》
王绍曾编选,杜泽逊主持整理。选录自汉代刘向《战国策叙录》至胡适《校勘学方法论》共70篇有关古籍目录、版本、校勘的文章。书分三辑,第一辑以目录序跋为主,第二辑以版本、校勘序跋为主,第三辑为配合前两辑所选序跋。选目精当,注重实际,堪称研习古籍的津梁。
本书以元素养为导向详细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强调元素养、批判性思维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效果。本书系统介绍了信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教育概念、内容、目标与发展概况、信息检索与信息获取渠道、信息素养教育教学方法以及系列信息素养教育案例。除了传统学术数字资源获取渠道外,增加MO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中国古典学术与古代典籍的研究,包括海内外关于中国古典学术研究的成果、关于中国古典文献和域外汉籍的研究成果、为海外各藏书机构所藏汉籍善本所写的书志、推介优秀的汉学研究著作等。其突出特点是:以国际的视野,对汉籍与汉学进行介绍、研究。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海内外中国古典学研究与交流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
本书共收录文章二十五篇,包括《梁任公<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的撰著、讲授与传播》《<清代学术概论>之撰著始末及其增删改写》《<清代蒙藏回部典汇>的成书、流传及其历史文献价值》《从<陈梦家学术论文集>看现当代学术文献之整理》等。
这是一本关于书的形态发展之历史的书,甚至可以说是一本关于书的制作过程演变的书。有一天,书写选择了新的载体——羊皮纸、纸,它们取代了石头、黏土或纸莎草,而等文字写在折叠起来的纸张上之后,就成了书。从羽毛笔到铅字,从抄书人的辛勤工作到谷登堡的新方法,期间的飞跃只是技术性的:无论是字体的描画,还是彩色装饰字母的保留使用,最初
本书以网络检索为基础介绍化学化工信息检索的相关内容,主要含六大分:文献检索基础知识,论文、书籍的网络检索,美国《化学文摘》的网络检索,利文献的网络检索,标准文献的网络检索,以及科技论文的撰写与编辑。本书有大量阅读资料和自测练题,可以扫描书中相应二维码获取,将基础理论和实际作训练紧密结合学。本书前瞻性、趣味性和可作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