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在金沙江溪洛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研究方面完成的主要工作,全书共分上下两篇共13章。上篇包括第1-9章内容,论述了金沙江溪洛渡工程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的成果:第1、第2章介绍了溪洛渡库区的地质构造及断层活动性研究成果;第3章对库区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第4
本书紧紧围绕制约活动断裂带地区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工程地质和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采用多种方法技术手段,开展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综合研究。对安宁河活动断裂带几何学、运动学、现今分段活动性特征进行系统调查,查明断裂带附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以及与断裂带关系。探索活动断裂带地质灾害效应,研究活动断裂带对地
本书共10章,分别介绍了反应谱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反应谱与设计谱之间的关系、当前设计谱存在的问题、等效地震动模型、脉冲型地震动、远场类谐和地震动和地下工程地震动的规准和双规准反应谱特性等内容,本书可以作为地震工程和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参考书籍,也可以作为从事地震动反应谱和设计谱研究的参考文献。
本书是关于火山、地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调查方法的专著。书中系统阐述了有关这些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灾害发生的原理和机制,各种灾害的类型、强度和影响范围,灾害的预测、监测、预报和预防等。
《中国地震年鉴(2019)》设置八个栏目:专载、地震与地震灾害、防震减灾、科技进展与成果推广、机构人事教育、合作与交流、计划·财务·纪检监察审计·党建、附录。内容包括国务院和中国地震局及省级机关印发的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法规和文件;中国及全球一年来地震活动的综述及国内各地地震活动性及破坏性地震震害的宏观考察;中国地震
《中国地震年鉴(2015)》设置八个栏目:专载、地震与地震灾害、防震减灾、科技进展与成果推广、机构人事教育、合作与交流、计划·财务·纪检监察审计·党建、附录。内容包括国务院和中国地震局及省级机关印发的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法规和文件;中国及全球一年来地震活动的综述及国内各地地震活动性及破坏性地震震害的宏观考察;中国地震
《一九二〇年海原大地震》对海原大地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全面论述了海原大地震震害和等震线图、震源机制、地震序列、震前异常、地震断裂带和地震构造背景等,首次给出了极震区为北西向的海原大地震等震线图,纠正了1921年起初发表的等震线图极震区为北东向的错误,《一九二〇年海原大地震》的出版具有里程碑意义。
陈运泰院士是国际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为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开创并发展了中国震源物理过程的研究工作,积极倡导和从事数字地震学研究,增进了对地震破裂过程时空复杂性的认识.半个多世纪以来,陈运泰院士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本书选录了陈运泰院士自1971年至今所发表的60篇论文,内容涉
绘本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一场地震的发生。在课堂上,地震突然发生,一时间整个世界都在摇摇晃晃,关键时刻,小男孩想起爸爸教过他的地震自救方法,他躲在墙角的桌子下面,躲过了危险,可还是被埋在了废墟里。小男孩谨记爸爸的话,在黑暗中耐心等待救援。终于,废墟被掀开,一束光照了进来,透过光亮,小男孩见到了爸爸,还有很多解放军叔
本书以阿尔山地质公园内的温泉群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阿尔山温泉园区冷热泉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地下水循环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阐明阿尔山泉群水热系统成因规律及行程演化模式并建立水-热耦合数值模型,模拟地下水热场分布规律,提出冷热泉群开发利用及保护建议。从这个角度来说,对阿尔山泉群补给来源、径流特征及混合机制的定性和定量化分析,